原標題:煙火氣歸來 消費增速由降轉升 今年國民經濟實現“穩開局”
在廣西欽州港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無人駕駛車輛在轉運集裝箱(2月25日攝)。(張愛林 攝)
3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2023年前兩月國民經濟成績單。隨着線下消費復蘇和煙火氣歸來,前兩月我國消費增速由降轉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5%。一些2022年受衝擊較大的行業正吹響復蘇的號角,前兩月餐飲收入同比增長9.2%;百貨店零售額同比增長5.5%;房地産銷售額雖同比下降0.1%,但降幅已較大幅度收窄。
談及2023年經濟開局,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2023年以來,隨着疫情防控較快平穩轉段,穩經濟政策的效果持續顯現,經濟運作整體實現企穩回升,呈現生産需求回升向好、就業物價總體穩定、經濟迴圈逐步改善、市場主體活力趨於增強等特點。
消費增速由降轉升成亮點
春節到來以及疫情限制逐步消除,讓消費復蘇成為前兩月經濟的一大亮點。1至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067億元,同比增長3.5%,2022年12月份為下降1.8%;兩年平均增長5.1%。網上零售繼續保持較高增速,1至2月,全國網上零售額20544億元,增長6.2%。
“接觸型消費、服務消費回升比較明顯。”付凌暉介紹,春節期間,旅客發送量同比增長71.2%,國內游客出游人次同比增長23.1%,旅行社及相關行業收入均出現大幅增長。春節聚餐活動明顯增加,1至2月份餐飲收入同比增長9.2%。同時,實體店零售銷售明顯改善。1至2月份,限額以上實體店零售中,百貨店零售額同比增長5.5%,明顯好於2022年。
“從後期走勢看,消費回升向好值得期待。”付凌暉分析,我國14億人口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明顯,每人平均GDP已經超過1萬美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蘊藏着巨大的消費潛力。隨着經濟逐步恢復、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增加,消費能力會逐步增強。同時,疫情對消費的限製作用會逐步消除,這些都有利於釋放消費潛力。此外,2023年在擴大消費方面政策還會持續發力,1至2月份以來,各地都在積極出臺相關政策,促進消費增長。
工業服務業呈回升態勢
工業和服務業都呈現回升態勢。工業方面,1至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比2022年12月份加快1.1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4.9%。分産品看,前兩月太陽能電池、新能源汽車産量分別增長40.8%、16.3%。2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52.6%,比上月上升2.5個百分點;企業生産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7.5%,上升1.9個百分點。
服務業生産指數由降轉增,1至2月,全國服務業生産指數同比增長5.5%,2022年12月份為下降0.8%;兩年平均增長4.8%。具體來看,前兩月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生産指數同比分別增長9.3%、7.6%;住宿和餐飲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生産指數分別增長11.6%、4.2%、3.0%。2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5.6%,比上月上升1.6個百分點。其中,道路運輸、航空運輸、郵政、住宿、租賃及商務服務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位於60.0%以上高位景氣區間。
投資和進出口出現一增一降。投資方面,1至2月份,全國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53577億元,同比增長5.5%,比2022年全年加快0.4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8.8%。值得關注的是,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513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6%;商品房銷售額15449億元,同比下降0.1%,降幅均較大幅度收窄。進出口方面,1至2月貨物進出口總額61768億元,同比下降0.8%。其中,出口34936億元,增長0.9%;進口26833億元,下降2.9%。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8103億元。
有信心實現2023年經濟增長目標
國家統計局還發佈了就業、物價等民生數據。1至2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6%。付凌暉透露,2023年目標新增就業1200萬,將繼續保持就業穩定。物價溫和上漲,1至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1.5%。
近期,我國公佈了“5%”這一全年經濟增長目標。隨着前兩月經濟“穩開局”,付凌暉表示:“實現5%左右的預期增長目標有壓力、有挑戰,但我們覺得有條件、有基礎,更有信心去實現這一增長目標。”
對於5%的經濟增長目標,付凌暉從幾個方面進行了解讀。他認為5%左右的預期增長目標是符合當前實際的。“過去三年受疫情影響,我國經濟增速只有4.5%,因此這一目標設定是高於過去三年的經濟增長的。”同時,付凌暉認為5%的增長目標也有利於防範和化解經濟運作當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和風險,有利於引導各方面積極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提高經濟發展品質。
受當前全球經濟增長趨勢放緩、國際通脹等因素影響,付凌暉坦言,我國經濟增長也面臨着壓力和挑戰。但得益於我國經濟總量提升、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等,實現5%的預期增長目標仍是有基礎、有條件的。製圖/李響(趙語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