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進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建設同步推進的重要階段 首批標誌性疏解項目加快落地

日期:2022-09-21 07:52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雄安新區進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建設同步推進的重要階段 首批標誌性疏解項目加快落地

  9月20日上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舉行專題新聞發佈會,介紹區域協調發展有關工作情況。會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地區經濟司副司長曹元猛介紹,雄安新區已進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建設同步推進的重要階段,從2021年起以在京部委所屬高校、醫院和央企總部為重點,分期分批推動相關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區疏解,首批疏解的高校、醫院基本確定選址。

  3家央企在雄安啟動總部建設

  雄安新區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載地,與北京城市副中心一道,形成了北京新的兩翼。

  “自2017年設立以來,雄安新區經過5年多的規劃和建設,已進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建設同步推進的重要階段。”曹元猛説,中央批復雄安新區規劃綱要後,河北省及有關方面陸續出臺雄安新區總體規劃、起步區控制性規劃、啟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4個基礎性規劃和20多個專項規劃,構建起“1+N”規劃體系。

  目前,首批標誌性疏解項目加快在新區落地,中國星網、中國中化、中國華能3家央企總部啟動建設,中國礦産資源集團註冊落地,首批疏解的高校、醫院基本確定選址。同時,一批符合新區功能定位的市場化疏解項目落地建設。

  累計完成投資超過4000億元

  容東片區城市框架逐步形成,京雄城際鐵路建成並穩定運營,京雄高速公路河北段等建成通車……一批新項目也在雄安新區落地。

  按照“在建一批、新開工一批、儲備論證一批”的原則,雄安新區100多個建設項目壓茬推進,累計完成投資超過4000億元。“新區參建勞動力穩定保持在10萬人以上,高峰時期約有20萬建設者在緊張有序施工。”曹元猛介紹,目前,新區啟動區市政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項目進展順利,起步區重大基礎設施加快推進。

  生態環境治理和修復成效也格外顯著。白洋淀淀區水質從劣Ⅴ類轉為Ⅲ類,水位保持在6.8米左右,水域面積保持在275平方公里左右,為近10年來最好水準;“千年秀林”等項目累計造林45.4萬畝、植樹2300余萬株,新區森林覆蓋率由最初的11%提高到32%。

  下一步,有關各方將有序推進率先啟動的標誌性疏解項目取得明顯成效,進一步完善新區配套支援政策體系,把啟動區建設成為承載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高品質樣板。“我們相信,經過持續不懈地努力和奮鬥,雄安新區必將給大家帶來更多驚喜,‘未來之城’大有可期。”曹元猛表示。

  平谷線北京段河北段已同步開建

  目光再投向一水相隔的通州區與北三縣。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通州區與北三縣協同發展已取得了階段性重要進展,打下了一體化高品質發展的良好基礎。

  潮白河干流近22年來首次全線水流貫通;2022年上半年,區域內細顆粒物平均濃度保持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北運河、潮白河等主要河流監測水質顯著提升……此前,通州區與北三縣已簽訂一系列協議加強交界地區生態環境治理,在區域大氣污染防控、流域水生態修復、土壤污染防治、垃圾處置、水資源利用等5方面實行了統一管控。

  備受關注的交通一體化建設穩步推進:通州區至大廠縣廠通路正加快施工,區域內已建成跨界道路10條、跨潮白河橋梁5座,開通跨界公交21條;京通快速路各收費站已實現除早高峰時段外的免費通行,有效降低了居民通勤成本;串聯通州區與北三縣的京唐城際鐵路進入聯調聯試階段,北京首條跨省市地鐵平谷線的北京段、河北段已同步啟動建設。

  自2019年以來,北京市與廊坊北三縣連續4年舉辦項目推介洽談會,累計簽約項目160余個,既拓展了北京企業的發展空間,又帶動了北三縣産業升級和軟實力提升。在此基礎上,北三縣圍繞重點企業延伸産業佈局,已培育引進高新技術企業31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973家,有效縮小了區域內的産業梯度差距。(曹政)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