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發佈 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落戶限制
2022年7月12日,《“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發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時期,要堅持存量優先、帶動增量,着力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品質,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落戶限制。
近十年來,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取得一系列重大歷史性成就:1.3億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基本形成;到2021年末,全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4.72%、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46.7%,城鄉居民收入比降至2.5,城鎮化水準和品質大幅提升……
為推動“十四五”時期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政策導向有效落地,《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穩步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明顯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差距明顯縮小。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品質顯著提升,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全部未落戶常住人口。“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全面形成,城市群承載人口和經濟的能力明顯增強,重點都市圈建設取得明顯進展,軌道上的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基本建成。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區非核心功能有序疏解,大中城市功能品質進一步提升,小城市發展活力不斷增強,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推進城鎮化的首要任務是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具體舉措包括: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落戶限制,各城市因地制宜促進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並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權利、履行同等義務;完善城鎮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建立基本公共服務同常住人口掛鉤、由常住地供給的機制,探索實施電子居住證。
同時,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勞動技能素質,聚焦用工矛盾突出的行業和新業態,持續大規模開展面向新生代農民工等的職業技能培訓,探索通過社保卡為符合條件的農民工發放電子培訓券;強化隨遷子女基本公共教育保障,以公辦學校為主將隨遷子女納入流入地義務教育保障範圍,根據人口流動調整教師編制定額,加大人口集中流入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位供給。(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