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鐵、中國路、中國橋、中國港成為亮麗的“中國名片” 我國綜合交通網路總里程超600萬公里

日期:2022-06-11 11:37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中國高鐵、中國路、中國橋、中國港成為亮麗的“中國名片” 我國綜合交通網路總里程超600萬公里

  6月10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徐成光介紹,回望這十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我國交通運輸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辦成了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建成了過去想建而沒有建成的一大批重點工程,迎來了由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的歷史性跨越,有力保障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

  十年來,我國綜合立體交通網加速成型,有力促進了國內國際迴圈暢通。我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世界級港口群、航空海運通達全球,中國高鐵、中國路、中國橋、中國港、中國快遞成為亮麗的“中國名片”,規模巨大、內暢外聯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有力服務支撐了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的運轉。徐成光説:“綜合交通運輸網路的總里程超過600萬公里。2012年到2021年底,鐵路、公路增加里程約110萬公里,相當於繞行地球赤道27圈半,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對20萬以上人口城市的覆蓋率均超過了95%。”

  十年來,我國綜合交通服務能力大幅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明顯增強,鐵路、公路、水運、民航客貨周轉量、港口貨物吞吐量、郵政快遞業務量等主要指標連續多年位居世界前列,我國已成為世界上運輸最繁忙的國家之一。從2021年數據來看,平均每天約有超過6.9萬艘次船舶進出港,飛機起降2.68萬架次,快件處理接近3億件。高峰時,平均每天鐵路開行旅客列車超過1萬列,高速公路流量超過6000萬輛次,“人享其行、物暢其流”初步實現,交通運輸成為人民群眾獲得感最強的領域之一。一個流動的中國正彰顯出繁榮昌盛的活力。

  十年來,交通運輸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作用充分發揮,為國家戰略實施提供了堅強保障。我們完成了“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車”的兜底性目標任務,實現了“小康路上不讓任何一地因交通而掉隊”的莊嚴承諾,有力服務打贏脫貧攻堅戰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區域交通連片成網,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水準不斷提升。交通固定資産投資持續高位運作,2021年創下了全年完成投資3.6萬億元的歷史新高,在服務穩定經濟大盤、做好“六穩”“六保”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徐成光透露,目前,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正在加快川藏鐵路及公路配套工程,出疆入藏大通道、西部陸海新通道(平陸)運河工程、小洋山北側集裝箱碼頭、寧波舟山港航設施及綜合交通樞紐等一大批戰略性重大工程項目,為穩投資、擴內需、帶就業、保民生,築牢國民經濟宏觀大盤提供支撐保障。(李如意)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