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華民族徹底擺脫絕對貧困 創造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 我國所有貧困縣全部脫貧
11月2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融水苗族自治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大苗山的百姓告別了絕對貧困。圖為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良寨鄉大里村,村民們在展示剛剛收割的脫貧特色産品——紫黑香糯(2018年10月12日攝)。融水苗族自治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滇黔桂石漠化片區縣,也是廣西20個深度貧困縣之一,貧困發生率一度高達28.53%。近年來,融水縣集中兵力攻克深度極度貧困堡壘,狠抓特色産業發展,大力發展旅游業,加大就業服務和培訓力度,積極引導外出務工,全面落實教育扶貧政策,持續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粵桂扶貧協作等,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效。(黃孝邦攝)
11月23日,貴州省宣佈剩餘的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我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在全國範圍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
按照貧困縣退出的有關政策規定,貧困縣退出以貧困發生率為主要衡量標準,原則上貧困縣貧困發生率降至2%以下,西部地區降至3%以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統一組織退出貧困縣的檢查,並對退出貧困縣的品質負責。貧困縣退出以後,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織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及相關力量對退出情況進行抽查,確保脫貧成果經得起檢驗。已經退出的貧困縣、貧困村和貧困戶在脫貧攻堅期內,有關扶持政策不變。
2017年2月26日,江西省井岡山市宣佈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截至2016年年底,井岡山市貧困發生率降至1.6%,是我國貧困退出機制建立後首個脫貧摘帽的貧困縣。
發展産業、易地搬遷、生態補償……每個貧困戶脫貧背後,都是一個系統工程、一場需要拼搏的硬仗。自2013年以來累計減少貧困人口9300多萬,年均減貧1000萬以上,經過2020年的努力,剩餘貧困人口將如期脫貧。
久困於窮,冀以小康。中華民族徹底擺脫絕對貧困、實現全面小康的千年夢想,即將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實現。(侯雪靜)
雲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新貌。近日,怒族、傈僳族實現整族脫貧,至此,雲南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歷史性告別絕對貧困,實現整族脫貧。(胡超攝)
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龍裏縣洗馬鎮金溪村,一列動車組列車從金絲皇菊基地旁經過。
鄂倫春自治旗諾敏鎮貧困群眾在中草藥基地分揀中草藥金蓮花。(侯玉鵬攝)
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堯告村高山天然牧場。
雲南拉祜族群眾載歌載舞歡度節日。(陳飛攝)
貴州榕江,苗寨“扶貧作坊”傳承非遺促增收。
寧夏吳忠紅寺堡鎮,葡萄基地裏等待採摘的釀酒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