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非凡十年】北京代表團交卷

日期:2022-10-16 16:12    來源:北京市交通委

分享:
字號:        

  原標題:【交通非凡十年】北京代表團交卷

  紅墻碧瓦蘊含古韻,高樓林立盡顯繁華,在北京,歷史與現代交融輝映。

  踏入歲月的長河,黨的十八大以來,是北京交通發展最具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時期。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考察時指出:“北京如何解決好海量人口的出行問題是個大難題。要把解決交通擁堵問題放在城市發展的重要位置,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綜合交通體系。”

  肩負起時代賦予的莊嚴使命,北京交通以敢為善為的能力本領、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充分發揮開路先鋒作用,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服務從單一城市發展轉向京津冀協同發展,從聚集資源求增長轉向疏解非首都功能謀發展,從城市管理轉向超大城市治理……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建設不斷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城市交通面貌煥然一新。

  十年的成就,萬眾矚目;十年的輝煌,鼓舞人心。

  辦成了一件件順應群眾期盼的大事實事,邁上了一個個高品質發展的新臺階,市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交通人是偉大事業的建設者、文明風尚的倡導者、敢於追夢的奮鬥者,不斷為交通運輸高品質發展提供新動能,為當好中國現代化開路先鋒作出新貢獻。

  綠色宜居 景美路暢享“慢游”

  秋日的北京,陣陣微風拂過,沿着二環輔路騎行,好不舒適愜意!“在大北京騎車暢游,感覺整個人也放鬆下來,更好地享受生活。”

  這裡是許多奮鬥者夢開始的地方,如今更是宜居宜行的溫暖家園。2021年,北京中心城區慢行交通出行比例達47.8%,創近10年來新高。

  近年來,北京出行環境大變樣,自行車正回歸城市文明出行。建成全國第一條自行車通勤專用路;二環輔路慢行系統改造完成,通行效率提升25%;完成3218公里慢行系統治理;建立CBD西北區、回龍觀等示範街區……慢行系統逐步連片成網,出行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改變,源於北京持續推動的慢行系統改造升級。近年來,北京市堅持“以人為本”和“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綠色優先”的交通發展理念,從規劃、建設、管理、執法等全方位體現從“以車為本”到“以人為本”的轉變,鼓勵市民更多采用“步行+自行車騎行”方式出行。

  2019年5月,北京建成全國第一條自行車通勤專用路,成為網紅打卡地。自行車專用路有效提升回龍觀至上地通勤出行效率,兼顧休閒娛樂健身等功能,收穫了一大批通勤“鐵粉”,累計通行量超過570萬人次,累計貢獻超過1500噸的碳減排量。

  慢行系統規模和品質穩步提升,北京編制出臺《慢行系統規劃2020—2035年》《步行和自行車交通設施改善技術指南》等十余項規劃、標準和規範,着力推進行業標準化、規範化發展。

  綠色出行蔚然成風,吸引越來越多人參與。每年9月“綠色出行宣傳月”期間,北京交通堅持開展系列主題宣傳活動,積極營造綠色、暢通、文明的交通出行環境。

  輕點手機,用碳減排量兌換公交卡、代金券,或捐贈環保公益活動,激勵機制花樣翻新,有趣又實惠。2019年北京交通綠色出行一體化服務平臺(簡稱北京Maas平臺)正式上線,向公眾提供整合多種交通方式的一體化、全流程智慧出行服務。目前,北京Maas平臺用戶已超3000萬人。截至2022年3月中旬,“Maas出行 綠動全城”活動註冊用戶超百萬人,累計碳減排量近10萬噸。

  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着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PM2.5年均濃度逐年下降。低碳生活換來碧水藍天,在多年努力下,綠色出行吸引力越來越高,慢行交通帶來的深度輻射效益正逐步顯現。

  高效暢行 “多網融合”串聯生活

  十年建功,北京交通堅持因勢而新,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由追求速度規模向更加注重品質效益轉變,由各種交通方式相對獨立發展向更加注重一體化融合發展轉變,由依靠傳統要素驅動向更加注重創新驅動轉變。

  1969年,北京建成通車全國首條地鐵,50年來,北京地鐵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取得了顯著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軌道交通進入大發展時期,運營總里程和日均客運量實現翻番。地鐵網路進一步織補、加密、優化,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和里程拓展至27條、783公里,市域內市郊鐵路增至4條、365公里,軌道交通線網總規模1148公里、居全國第一。

  這十年,既有線網不斷優化升級。構建由城軌快線、市域(郊)鐵路、城際鐵路和幹線鐵路“四網融合”的快線通勤網路,以擴大1小時通勤圈。近5年來,形成了以地鐵普線為主,輔以地鐵快線、中低運量、機場專線、有軌電車、磁浮列車等多種類型,快慢結合、主輔功能清晰、適合不同人群需求的多層次網路體系……

  這十年,“軌道上的都市生活”更加便民惠民。軌道站點一體化改造,完成21個軌道微中心設計方案,站城融合取得新突破;134處便利店、藥店等站內便民設施上線運營,豐富乘客出行體驗;全路網實施“人物同檢”,“信用+智慧安檢”試點啟用……

  這十年,“多網融合”實現新突破。軌道交通與地面公交、慢行系統等的“多網融合”,推進公交與軌道的功能融合、線網融合、站點融合、運營融合,形成軌道公交一張網、一張圖……

  準時準點、便利換乘、間隔縮短,通過優化行車組織、改造設備設施、應用科技手段,北京交通不斷提升路網安全和服務水準,公共交通出行的吸引力和競爭力不斷提升。

  車輪滾滾滿載首都蝶變,時光拉回到1997年,全國首條公交專用道出現在北京的長安街。黨的十八大以來,公交專用道施劃實現飛躍式發展,極大地提升了早晚高峰期間公交車輛運作速度。

  惠民生,公交專用道高效出行。2014年,京開高速路公交專用道成為我國第一條在高速公路上施劃的公交專用道。2016年,完成三環路、京藏高速、京港澳高速等公交專用道施劃,公交專用道基本成網。到2020年年底,北京市公交專用道總長度達到了1005車道公里,基本覆蓋了大客流走廊,公交車輛平均運作速度提升至每小時25公里。

  順民意,多樣化服務滿足個性需求。《北京市地面公交線網總體規劃》出臺,持續完善“幹普微”三級線網,有效提升了運輸效率。2013年,北京在全國率先開通“定制公交”,線上預約,快速直達,為乘客提供多樣化出行服務。至今,多樣化線路已達515條次,公交出行舒適度、準點率和滿意度提升。2018年,北京榮獲“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城市”稱號。

  暖民心,智慧出行可計劃、可預期。公交運作資訊實時掌握,車輛擁擠度提前可查,公交電子站牌投入使用。公交運作體制改革創新,完成三級調度向二級調度轉變,95%以上常規線路實現區域智慧調度,車輛準點率提高25%,公交服務多樣化、多層次、精準化效果初顯。

  銳意改革 綜合治理共擔共治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面對城市快速發展帶來的交通治理難題,北京交通敢於改革、敢於創新,堅持“不變”的初心,應對“變化”的環境。

  2018年以來,北京建立由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北京市交通綜合治理領導小組,明確了“優化供給、調控需求、強化治理”的工作方針,形成“區域協作、市區聯動、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綜合治理、共擔共治工作格局。

  打開北京交通App,用微信支付停車費,沒有人工收費,沒有討價還價,少了亂停亂放,道路停車秩序明顯好轉。為加強靜態交通治理,合理利用道路資源,北京“以靜制動”改善交通通行環境。

  2019年起,北京以道路停車改革為突破口,推進停車綜合治理,共上線1033條道路9.3萬個停車位,全部實行電子收費並納入政府非稅收入管理,停車入位、停車付費、違停受罰觀念深入人心。合理增加停車設施供給,推進29個居住區停車設施建設,實現423個停車場、3.8萬個停車位錯時共用,有效緩解停車難問題,交通現代化治理能力持續提高。

  實事辦在了群眾心坎上,“大城市病”尋到了治療良方,讓年輕人喜歡,讓老年人方便。

  立足出行時間和方式調節,北京加強重點區域、重點路段交通需求管理,大力培育預約出行文化。全市二、三級醫療機構全面實行非急診預約就診,醫院預約就診精確到30分鐘內;熱點公園景區實施預約、錯峰,有效緩解了節點擁堵;提升“停車+公共交通”(P+R)停車場管理服務,鼓勵遠端駐車換乘,從時間上調控交通需求。

  星光不負趕路人,交通綜合治理交出亮眼的成績單。近年來,北京市交通指數穩定在“輕度擁堵”級別。

  2022年5月,北京發佈《2022年北京市交通綜合治理行動計劃》,從源頭、方式、空間、時間等多維度調控交通需求,深化推進學校、醫院、景區、商圈、火車站周邊治理,完成20項市級疏堵工程,實施191處交通節點治理,深化機動車停車治理;持續加強超標電動自行車治理和違規電動三、四輪車過渡期管理,推進交通綜合治理向更廣領域和更深層次拓展。北京交通綜合治理的下一個目標,是降低中心城區交通壓力,消減高峰時段出行強度,高峰時段平均道路交通指數控制在6.0以內,確保城市交通運作安全、平穩、有序。

  同頻共振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邁向縱深

  協同發展,交通先行。北京交通全力服務重大國家戰略,積極落實京津冀發展戰略,統籌規劃、持續推進交通設施互聯互通和運輸一體化水準提升。8年時間,京津冀核心區1小時交通圈、相鄰城市間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

  黨的十八大以來,加快推進以軌道為骨幹的多節點、網格狀、全覆蓋的京津冀交通基礎設施網路建設和互聯互通,進一步提高道路輻射能力,不斷提升區域運輸組織和服務品質,“四橫四縱一環”的京津冀網路化綜合運輸通道格局基本形成,實現京津冀交通領域率先突破。

  2018年8月,隨着京秦高速公路北京段通車,北京市域內國家高速公路網“斷頭路”清零。黨的十八大以來,高速公路建設加快推進,先後建成通車京承、京新、京昆、京臺、京秦、京禮、京藏、京開高速拓寬、首都地區環線通州大興段,以及大興機場高速、大興機場北線高速等大興機場配套工程,連接京津冀的高速路網越織越密。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高速公路總里程達1176.5公里,比“十二五”時期新增255公里。

  乘着協同發展的東風,一條條線路、一項項工程從藍圖變為現實。

  重點交通工程緊鑼密鼓推進,“軌道上的京津冀”跑出加速度。京張高鐵、京雄城際等開通運營,同步建成京張高鐵配套清河火車站、朝陽站等鐵路樞紐,市域範圍鐵路運營總里程1340公里,三地交通“一張網”正在縮短時空距離。

  “遠端安檢,過檢查站走公交專用道,比自駕車節省半小時以上。”乘客韓先生説,近日,從河北廊坊“北三縣”發出的通勤定制快巴開通,為跨省通勤族提供了新選擇。京津冀運輸一體化水準大幅提升,如今,38條跨省公交線路常態化運營,日均客運量27萬人次,跨區域出行更加便捷;京津冀交通“一卡通”與全國357個城市實現了互聯互通,軌道交通與天津、上海等5個城市實現“二維碼”一碼通行。

  北運河通州段實現全線遊船通航,成為副中心建設具有標誌性意義的成果。《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6年—2035年)》等一系列規劃出臺,提出加強北京城市副中心與中心城區、與各新城之間的快捷聯繫,加快建設“七橫三縱”的軌道交通線網、“五橫兩縱”高速公路和快速路網路。

  市郊鐵路副中心線開通並延伸等工程順利完工,東六環路改造工程加快推進,開通22條接駁副中心行政辦公區的定制公交線路,新建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副中心與河北廊坊“北三縣”緊緊聯繫在一起,京津冀交通網越織越密。

  不負重托!交通服務保障重大活動

  北京交通緊緊圍繞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持續提升服務首都發展的能力和水準。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交通高標準完成抗戰勝利7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建黨100周年慶祝活動、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等交通服務保障工作,歷練提升了重大活動服務保障能力水準;“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世界園藝博覽會等一系列重大活動服務保障任務,向黨和人民交上了合格答卷。

  精心組織籌備,確保萬無一失。

  忘不了,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慶祝活動中,上萬交通人無數個日日夜夜,以追求完美、做到極致的工作態度,全力以赴,高水準、高品質,圓滿完成了“零失誤”“零差錯”的保障任務。兩次演練和正式活動期間,投入會上保障人員3891名,完成9.5萬名各類群體人員運輸工作;在慶祝建黨100周年文藝演出交通保障任務中,累計調集旅游客車和公交車1100余輛,運送各類演職人員36萬餘人次。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期間,高速公路快速通行保障方案、城市交通宣傳方案、風險防控方案等各項應急方案不斷完善,累計運送383萬人次、發車54萬車次。

  資訊互聯互通、智慧精準調度。

  忘不了,從鳥巢盛大的開幕式,到每一場比賽,2022北京冬奧會每個精彩瞬間的誕生。萬人運輸、千車組織、秒級調度,每個車隊的出發時間和抵達時間都按分鐘進行計算。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中,研發了活動保障車輛調度模組,參與保障的2264輛公交車的位置、運作情況一目了然。

  構建扁平高效的“三級體系、二級指揮”指揮調度機制,堅持政府統籌、多方聯動、專業支撐、市場服務相協調,強化資訊互聯互通、智慧精準調度……寶貴經驗進一步制度化、規範化,及時納入重大活動服務保障常態化機制。未來,北京交通還將擔起更多重任,更好地履行首都職責,更好地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