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大運河的魅力來源於協同力

日期:2022-10-18 09:52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 蒙曼:大運河的魅力來源於協同力
  • 蒙曼:大運河的魅力來源於協同力

  原標題: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蒙曼:大運河的魅力來源於協同力

蒙曼:大運河的魅力來源於協同力

  2022年6月,大運河京冀段62公里實現遊船跨省互聯互通;8月,大運河天津段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元寶島)一期項目工程開建;9月,大運河滄州城區段13.7公里實現旅游通航,朗吟樓及周邊的古建築群免費開放……由通惠河、北運河和南運河構成的大運河京津冀段正變得更加美麗,更顯韻味。

  黨的二十大召開之際,黨的二十大代表、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蒙曼就大運河京津冀段保護、傳承和利用等問題接受本報記者專訪。她説,一條大運河,讓京津冀三地水脈相連、商脈相連、文脈相連,大運河的魅力來源於非凡的協同力。

  連通九河 水潤三地

  記者:居住在大運河沿岸的人們,這幾年感受到最明顯的變化是水更清了、岸更綠了、景更美了,可以坐船游運河了,運河人家找回了千年水鄉的古韻。大運河為何具有如此之大的魅力?

  蒙曼:大運河是流動的文化,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

  大運河的北運河段,從通州北關閘出發,迤邐流經河北香河、天津武清,最後到達天津三岔口,匯入海河。這條水道匯聚了通惠河、涼水河、涼水新河、牛家務河、紙務河、永定河、鳳河、大清河和子牙河,這些河流,和北運河一起,構成京津冀三地的水脈,也是京津冀三地百姓養兒育女,生生不息的血脈。

  大運河自古具有非凡的協同力,它連通了京津冀水脈,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始終發揮着重要作用,京津冀也因此成為世界級城市群中的一個吸引力中心。

  貫通商脈 延及海外

  記者:人們常説“大運河漂來北京城”,您怎樣評價這個説法?為什麼説大運河是“發展之河”?

  蒙曼:北運河也罷,通惠河也罷,有碼頭就有倉庫,有倉庫就有商圈。

  就拿通州來説吧,金元明清四代,通州一直是漕糧儲積和轉運的重鎮,元朝的通州城建有十三座糧倉,能夠儲存一百八十萬石漕糧。到了清朝,每年經過大運河運抵通州的漕糧就有四百萬石之多,這就是北京城最可靠的糧袋子。

  漕糧之外,南貨、川貨、廣貨、洋貨都經大運河匯集到通州,通州成為著名的大宗商品和百貨的集散地。甚至連營建北京城的磚石木料也要沿着運河北上京師,人們常説“大運河漂來北京城”,良有以也。

  不僅如此,北運河也是中華瓷器之路、茶葉之路和海鹽之路的紐帶。以茶葉為例,當時産自江南各省的茶葉,運到天津碼頭後,就是經由北運河到達通州,再從通州改陸運,一直到張家口,直至中俄邊境的恰克圖。一條波瀾不驚的運河,連接起了國際貿易的大江大海。

  溝通文脈 智慧相融

  記者:大運河是一條文化之河,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為在北京從事文化研究和傳播工作的河北大廠人,您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內涵?

  蒙曼:北運河連着京師這個文化中心,也就溝通着天下的文脈。元朝著名的全才科學家,通惠河的修建者郭守敬就是河北邢臺人。郭守敬利用北京西山的水源,分級蓄水,提閘放水,讓運河的航船不再止步於通州,而是溯流而上,一直到達北京城裏的積水潭,這就是科技的力量,也是京津冀三地智慧相融的證據。

  再舉一個例子,通州著名的宣傳標語“一枝塔影認通州”就是出自天津人王維珍之手。當年,王維珍考試、做官,屢次輾轉於北運河上,“無恙蒲帆新雨後,一枝塔影認通州”成為他心頭最美的風景。因為對通州的這份熱愛,他後來還擔任《(光緒)通州志》的總纂,給百年前的通州留下了難得的珍貴史料,這不就是京津冀之間經由運河勾連起來的文脈嗎!(韓梅)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大運河的魅力來源於協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