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林:為祖國培育更多電磁人才

日期:2022-09-30 14:18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 蘇東林:為祖國培育更多電磁人才
  • 蘇東林:為祖國培育更多電磁人才

  原標題:蘇東林:為祖國培育更多電磁人才

     “只要揮揮手,就會擾動我們身邊的電磁場。我們打電話時,有時會聽到‘刺啦刺啦’的聲音,這是電話機受到了手機射頻信號的電磁干擾。”幹練的短髮,生動的例子,這些是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教授蘇東林上課時的標配。

蘇東林

  她説,自己是一名一線科研工作者,更是一名一線教育工作者,身兼雙責,要把工作做實,圍繞國家需求引領行業發展,育好人,讓電磁領域“硬起來”。

  蘇東林在講臺上站了30餘年,把電磁學基礎理論講解了一遍又一遍。但她的課因為新意頻出,成了熱門課,學生的出勤率達到100%。

  “蘇老師上課不枯燥,不光推公式,還結合現象講原理,很有 啟發性。”徐輝是北航電磁相容技術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在大二時上了《電磁場理論》課程後,便一直師從蘇東林,2020年博士畢業留校,繼續從事電磁相容領域的研究。在他看來,蘇東林對科研數十年如一日的鑽研精神,是最值得學習的品質。

  電磁場是物質存在的一種特殊形式。小到一個開關,大到飛機,都有電磁相容技術的應用。“電磁看不見、摸不着,卻無處不在,時刻影響着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的運作。”蘇東林説,電磁相容是值得關注和研究的領域。“我們國家要有屬於自己的航空航太工業,就必須要研究電磁相容,必須培養更多人才。”

  2006年,蘇東林提議設立的北航電磁相容與電磁環境學科獲批。北航成為可以直接授予“電磁相容與電磁環境”博士學位的高校。北航建立了電磁相容技術研究所,蘇東林擔任所長,目前已匯聚200余名研究人員。

  為了拿到寶貴的一線數據,蘇東林帶領團隊冬戰三九、夏戰三伏,進行電磁環境測試。一次在科爾沁草原測試時,她因長時間在烈日下暴曬患上了陽光性皮炎。為了完成測試,她不得不全程穿長袖,把手臂遮得嚴嚴實實。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她在太陽底下站一會兒,臉上就會出現類似灼傷的痕跡。“這都是正常的實驗過程。”她常説,“科研是做出來的,不是想出來的,任務不完成我們絕不退!”

  持續不斷的潛心探索、刻苦鑽研,她帶領團隊以航空裝備為突破口,探索出一套比較有效的系統級電磁相容設計方法,揭示了複雜系統電磁干擾的産生機理。蘇東林還帶領團隊完成多項國家重點型號工程的系統級電磁相容設計任務,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電磁干擾要素集理論和方法,發現了電磁發射的內在規律,發明瞭電磁干擾精準檢測技術,幫助解決數十起重大電磁干擾工程問題。

  從1987年任教以來,蘇東林就立志為國家培養更多有用人才。如今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她説:“是榮譽,更是沉甸甸的責任。我要用自己的知識技能為國家科技創新做貢獻,為電磁領域培養更多專業型人才。”(何蕊)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為祖國培育更多電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