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者,治之端也。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全面推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加大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多年來,順義區深刻把握新時代行政執法工作的新要求、新使命,緊緊圍繞“嚴格、規範、公正、文明”的執法要求,將法治的“力度”與執法的“溫度”融為一體,讓公平正義的陽光照耀到每一個角落。
立規矩 建機制 築牢執法制度“防火牆”
行政執法一頭連着政府,一頭連着群眾,直接關係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對法治的信心。順義區始終將制度建設作為推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的首要任務,通過高站位謀劃、高起點部署,構建起系統完備、科學規範的執法制度體系。
在頂層設計方面,順義區將“深入推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納入依法治區規劃和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意見,並研究制定《順義區關於積極推行行政執法包容審慎監管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形成“2+N”縱向貫通的法治制度體系,為實現執法規範化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
在此基礎上,順義區進一步創新工作機制,建立“區政府集體審議+議事協調機構定期推進”雙調度工作機制。區政府常務會定期對全區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執法效能數據等重點工作進行調度,分析問題、部署任務;執法協調小組通過“全體會議+專題會議”等形式,推進各項年度重點工作高質效完成,保障執法工作始終在法治軌道上運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執法公開方面,順義區也取得了顯著進展,順義區嚴格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制度,研究制定公示專欄操作流程、公示資訊模板等服務指南,明確公示內容和要求。目前,全區50家執法單位通過區政府網站“行政執法公示專欄”主動向社會公開執法主體、執法統計年報等20類執法資訊,這一舉措有效保障了群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增強了執法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強素質 提能力 鍛造執法為民“生力軍”
執法隊伍的能力素質,直接關係到執法工作的品質和效果。順義區堅持“以人為本”,全面提升執法隊伍的法治意識和執法能力,鍛造一支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
以上率下,樹立“關鍵少數”的“風向標”。在領導幹部層面,順義區嚴格落實年度述法制度,精心構建起“書面述+現場述+評估述”三層次述法工作機制。此舉不僅實現了述法工作全覆蓋,更推動了法治建設責任從上至下層層壓實。
夯基壘臺,築牢“絕大多數”的“能力基”。針對廣大執法人員的專業能力提升,順義區精準施策,印發年度領導幹部學法計劃,構建“雲學堂+法治講座+現場教學”學法新模式。通過開闢法治培訓雲平臺,為1200余名執法人員開設學習賬號,並聚焦基層實際需求設置專業化課程,突出提升執法人員運用法治方式處理實際問題的實戰能力,實現從“知法”到“善用法”的躍升。
以考促學,激活“能力提升”的“一池水”。創新考法機制,搭建國家工作人員法治能力考查測試雲平臺,形成“區級統一考試+各單位自主考試”兩級考法體系。2025年上半年,組織開展國家工作人員法治能力考查測試6次,隨機抽取60余家單位1200餘人參加考試,不僅推動了考法常態化,更形成了以考促學、以學促用的良性迴圈。
最後,將規範具象為指南。順義區司法局編印《行政執法工作手冊》《執法典型案例彙編》等工作手冊,將執法經驗系統化、理論知識實務化,實現行政執法重要工作類型化、標準化、流程化。這些手冊成為執法人員口袋中的“工具書”,指導其精準履職“用法”,在日常工作中不斷提升執法規範化水準,讓法治精神在每一次執法中得到彰顯。
重監督 促規範 保障執法權力規範運作
權力必須受到監督。順義區通過強化執法監督、推行包容審慎監管、暢通爭議解決渠道,構建起多層次、全方位的執法監督體系,保障執法權力在陽光下運作。
在常態化監督方面,順義區開展常態化案卷評查和行政執法公示檢查。2024年以來,開展行政執法案卷評查9輪次,涉及41家單位300余冊案卷,發現問題均已整改完畢。採取“列臺賬-限時改-定期查”閉環工作法,對全區50家執法單位公示專欄常態化檢查,發現並整改問題300余處,以持續的“體檢”和“修復”機制,有效促進了規範公正文明執法。
不止於常態化監督,順義區更向前一步,創新推行包容審慎監管,全面推廣輕微違法免罰和初次違法慎罰制度,印發《順義區行政執法包容審慎監管制度文件彙編》及案例彙編,要求各執法機關嚴格把握“初次違法”“輕微違法”認定標準,運用勸導示範、警示告誡等柔性執法方式,體現執法溫度。2024年以來各執法機關共辦理不予行政處罰案件5200余件,為各類經營主體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發展環境。
監督是手段,最終目標在於化解矛盾、促進和諧。順義區充分發揮行政復議化解行政爭議主渠道作用,暢通網路、郵寄等便捷申請渠道,建立完善“繁簡分流+簡案快辦+繁案精辦”機制,綜合運用案前調解、案中協調、案後疏導,從源頭上減少和化解行政爭議。積極推進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工作,區長帶頭出庭應訴,充分發揮“關鍵少數”的引領示範作用。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順義區將進一步淬煉執法機制之“鋼”,提升執法能力之“刃”,織密執法監督之“網”,讓每一份執法決定都承載着公平的重量,每一項執法服務都散發着文明的溫度,為順義區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創造更加良好的法治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