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東城發佈“中軸法脈”普法品牌

日期:2025-09-18 17:36    來源:北京市司法局

分享:
字號:        

  2025年是首都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一周年,近日,東城區“中軸法脈”普法品牌發佈會在祿米倉新視聽産業園舉行。這場集品牌發佈、陣地推介、主題研討於一體的法治文化盛會,將千年中軸的歷史底蘊與新時代法治建設的實踐活力深度融合,標誌着東城區普法工作邁入品牌化引領、內涵式發展的全新階段,為首都法治文化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高位賦能:共繪中軸法治文化新藍圖

  張曉峰  東城區政府副區長

  舉辦“中軸法脈”主題普法活動,是展示東城區法治文化建設成果的重要窗口。“八五”普法以來,東城區始終以提升全民法治素養為核心目標,構建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普法格局。面對即將啟動的“九五”普法規劃,東城區將進一步壓實普法責任制,推動普法理念、機制、載體創新,讓古老中軸線煥發現代法治文化新光芒,為核心區高品質發展築牢法治根基。

  鮑雷  北京市司法局副局長

  東城區作為北京中軸線的核心承載地,在中軸線申遺成功一周年之際打造“中軸法脈”普法品牌,是將歷史文化傳承與法治精神建設有機結合的創新實踐。他充分肯定了東城區長期以來在法治文化建設領域的突出成效,強調其形成的多項可複製、可推廣經驗,為首都“一區一品牌”“一行業一品牌”法治文化建設格局提供了優秀樣板。同時,他希望東城區以此次品牌發佈為契機,持續擦亮“中軸法脈”金字招牌,為譜寫法治中國首善之區新篇章貢獻更多東城力量。

  品牌亮相:解碼中軸與法脈的深度融合

  周環  東城區司法局局長

  在全場期待中,周環詳細介紹了“中軸法脈”普法品牌的內涵與標識體系。她指出,“中軸法脈”的核心價值在於“融合”與“躍升”——“中軸”錨定歷史文化空間坐標,彰顯世界文化遺産承載的中華文明秩序觀與人文精神;“法脈”則通過整合法治陣地、串聯法治實踐,實現法治文化與中軸文脈的深度交融。

  品牌標識體系極具文化創意與法治內涵。主標識將“中”“東”二字與傳統建築屋頂輪廓巧妙融合,暖棕色調呼應中軸歷史厚重感,冷綠漸變傳遞法治創新生機,實現傳統與現代的視覺對話;品牌形象標識以中華傳統法治神獸“獬豸”為原型,通過卡通化設計賦予其親切萌動的現代姿態,象徵傳統法治智慧的當代傳承;建築元素標識則串聯鼓樓、正陽門牌樓、天壇與中國法院博物館,具象呈現不同時代法治文明的延續與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中軸法脈”法治文化探索線路在原有基礎上全新升級。線路不僅涵蓋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中國法院博物館等標誌性陣地,更納入東城區正陽未檢辦公室、東華門街道解紛中心、草廠社區小院議事廳等基層法治實踐場景,讓市民在可感、可觸、可參與的體驗中,讀懂中國法治建設的歷史脈絡與司法為民的溫度。

  陣地推介:展現多元法治實踐活力

  活動現場,來自不同領域的嘉賓圍繞“中軸法脈”普法陣地展開推介,全方位展現東城區法治文化建設的多元實踐。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的郭英夫,講述了館內承載的紅色法治初心;中國律師博物館執行館長張野以豐富史料,梳理律師職業隨時代發展的演變軌跡;東城區檢察院檢察官王京媛深入介紹正陽未檢辦公室在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中的創新舉措與深度實踐;前門街道草廠社區書記李崢則分享了“小院議事廳”如何成為基層民主法治建設的生動示範,讓法治精神融入社區治理的每一個角落。此外,北京警察博物館通過視頻形式,展現了法律執行背後的力量與擔當。

  思想碰撞:共探中軸法治建設新路徑

  在“中軸法脈”主題沙龍環節,多位專家學者與實務工作者圍繞中軸線法治建設熱點議題展開深度研討。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忠以“中軸線的法治意蘊”為主題,結合歷史見證與時代發展,解讀中國法治建設的演進邏輯;北京市中軸線遺産保護中心綜合協調部主任陳琳琳聚焦中軸線立法工作與文物保護,分析法治手段在世界文化遺産傳承中的重要作用;郭英夫再次登臺,深入闡釋北大紅樓與現代法治思想萌芽的緊密關聯;東城區檢察院檢察官李婷分享了中軸線保護公益訴訟的實踐案例,展現司法機關守護文化遺産的責任擔當;東華門街道司法所所長雷楊則講述了“中軸線上的司法所”如何紮根基層,為群眾提供精準法治服務的故事。一場場觀點鮮明、內容深刻的分享,為中軸法治文化建設提供了多元思路與實踐參考。

  隨着品牌啟動點亮儀式和授旗儀式的舉行,“中軸法脈”普法品牌正式落地。未來,該品牌標識將廣泛應用於普法宣傳材料、公共標識及文創産品,讓法治文化以更親民的姿態走進市民生活。

  東城區司法局領導:以品牌之力讓法治精神浸潤人心

  活動結束後,東城區司法局副局長李莉表示,“中軸法脈”品牌的發佈,是東城區普法工作從“廣覆蓋”向“高品質”轉型的關鍵一步。“我們希望通過這一品牌,打破傳統普法的靜態傳播模式,讓千年中軸成為‘行走的法治教科書’。”

  談及品牌建設的核心思路,李莉副局長介紹:“東城區擁有得天獨厚的中軸文化資源與豐富的法治實踐基礎,‘中軸法脈’正是要將這兩者深度結合。一方面,我們深挖中軸線上的法治歷史底蘊,從紅色法治基因到傳統法律智慧,讓市民在觸摸歷史的過程中感知法治精神;另一方面,我們將基層法治實踐場景納入品牌體系,比如草廠社區的‘小院議事廳’、正陽未檢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讓市民看到法治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從而增強對法治的認同感與獲得感。”

  對於品牌未來的發展規劃,李莉副局長透露:“下一步,我們將圍繞‘中軸法脈’開展系列主題活動,包括法治文化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推出定制化的普法課程與文創産品;同時,我們會持續完善法治文化探索線路,結合季節特點與重要節點,打造主題式體驗活動,讓更多人參與到‘游中軸、學法律’的過程中。此外,我們還將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深化中軸法治文化研究,為品牌發展提供理論支撐,真正讓‘中軸法脈’成為展示法治東城、文化東城的亮麗名片,推動法治精神在核心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