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這是我國憲法明確的基本原則。公民享有辯護權、訴訟權等基本權利。但一段時間內,部分群體無法通過委託獲得法律服務,導致權利“空轉”。由此,法律援助制度逐漸建立。
2022年1月1日,我國法律援助法正式施行。從北京市司法局獲悉,3年多來,北京市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9.9萬件。北京已建立覆蓋“市—區—街(鄉、鎮)—社區(村)”的四級法律援助體系。其中,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作為市一級法援機構,重要性愈加凸顯。
在接受採訪時,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宋嵐介紹,“應援盡援”是他們的工作導向,三年多來,為婦兒殘老、農民工等特殊群體辦理的法律援助案件佔總量超40%;對於刑事案件,市級法律援助機構通知辯護率達100%。
刑事法律援助
審查起訴和審判階段實現100%提供法律援助
刑事法律援助是法援制度的核心,也是最早開展的領域,這關乎程式正義和人權保障。
1979年,我國第一部刑事訴訟法誕生,明確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可以為其指定辯護人。被告人是聾、啞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為其指定辯護人。此後,1996年、2012年刑事訴訟法兩次修改後,法律援助的範圍進一步擴大,應當指定辯護人的範圍逐步擴展到盲人、尚未完全喪失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以及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人。
“法律援助法實施以來,無論是應當還是可以提供刑事法律援助的當事人,只要辦案機關通知或提出需求,我們作為市一級的法援機構已經實現了審查起訴和審判兩個階段100%提供法律援助。”宋嵐表示,“可以提供”的一般是因為當事人經濟困難無力聘請律師,為了保證他們的合法權益和司法程式公正,都會提供法律援助。
最早,刑事法律援助僅限於審判階段,目前已經拓展到審查起訴階段,在部分地區,這兩個階段的刑事辯護實現全覆蓋。越來越多的聲音認為,刑事辯護全覆蓋應該包含偵查階段。宋嵐介紹,偵查階段的刑事法律援助也在探索之中。“我們會與市級公安部門溝通,如果有需求,也會根據案件和當事人的情況,酌情予以提供。”
援助品質
對可能判處無期、死刑的案件指派至少5年刑辯經歷的律師
對於法律援助,一直有擔憂的聲音:援助律師水準夠不夠?在刑事辯護的時候會不會盡責?
2023年,北京市司法局專門就加強法律援助案件品質管理髮文,要求法律援助機構強化全流程案件品質控制。宋嵐介紹,從源頭上,政府面向社會擇優選擇律師事務所,這是一套非常嚴苛的採購程式;其次,在案件辦理的過程當中,無論是案前、案中還是案後都有相應的監管。
“我們會不打招呼去旁聽案件,引入機構監督、同行評估、群眾評價的多維度考核機制,從整個環節看還是比較嚴謹和細緻的。”宋嵐表示,對不合格的法律援助案件實行一票否決。2025年,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遴選50名高校學者、政法人員、資深律師等組建市級法律援助專家庫,強化第三方監督。
對參與刑事法律援助的律師有沒有更高要求?宋嵐介紹,政府採購要求具有三年以上執業經驗的律師。“尤其我們市級法援中心辦理的刑事案件,多屬於可能被判處無期和死刑的重大複雜案件,會要求律所指派具有5年以上刑事辯護經歷的律師。”
北京市司法局副局長張國強在近日的新聞發佈會上通報,北京市級案件品質回訪比例逐步提升至60%,較2020年增長約16個百分點。2022年以來,北京市、區兩級評估法律援助案件超3.3萬件,未出現不合格案件。2025年評估結果顯示,案件優良率達71.47%,較2024年同期提升6%。
援助對象
新業態從業者等群體納入保障範圍
2003年7月國務院發佈《法律援助條例》後,法律援助的範圍從以往主要是刑事訴訟領域,擴大到民事、行政訴訟領域以及非訴訟領域。民事法律援助以當事人申請為主。因此,哪些人通過什麼渠道可以便捷獲得法律援助,是考量法援制度是否完善的重要因素。
宋嵐介紹,近年來,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聚焦民生領域擴大服務群體,將農民工、婦女、未成年人、殘疾人、老年人等法律明確規定的特殊群體作為重點服務對象,結合北京實際,將因疫情致困人員、新業態從業者等群體納入保障範圍。法律援助法施行以來,累計為特殊群體提供法律援助3896件,佔法律援助案件總量的41.7%。
圍繞勞動報酬、婚姻家庭、社會保險等高頻訴求,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設立“農民工維權綠色通道”“反家暴快速通道”“律協婚姻家事委員會公益服務窗口”等服務機制,對符合條件的案件“優先受理、快速辦理”,情況緊急的案件24小時內完成指派。3年多來,累計為2138名農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幫助挽回經濟損失2.13億元。
如何讓申請法律援助的渠道更豐富、流程更簡便?宋嵐説,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構建了“12348熱線+網路平臺+實體窗口”的服務體系,線上實現法律諮詢、案件預審、線上調度全流程電子化,線下在法院、檢察院、看守所、部隊等場所設立24個法律援助工作站(點)。在流程上,推行“一表申請、一次告知、一站服務”,對符合條件的申請人推行法律援助經濟困難告知承諾制,以承諾代替證明材料;法律援助申請審核時限從法定7日壓縮至3日;申請材料齊全的簡單案件當日受理、當日審批、當日指派。
對行動不便的群體,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提供“電話預約、到府服務”。2025年7月1日以來,實行午間法律服務“不打烊”便民舉措,服務大廳窗口在工作日8小時不間斷接待,解決群眾“上班時間沒空辦、休息時間沒處辦”的時間差難題。
數説司法援助
3年多來,北京市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9.9萬件。
法律援助法施行以來,北京累計為特殊群體提供法律援助3896件,佔法律援助案件總量的41.7%。
3年多來,累計為2138名農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幫助挽回經濟損失2.13億元。
對於刑事案件,市級法律援助機構通知辯護率達100%。
2022年以來,北京市、區兩級評估法律援助案件超3.3萬件,未出現不合格案件。2025年評估結果顯示,案件優良率達71.47%,較去年同期提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