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起,全國各地掀起法律資源集聚、法律服務産業化熱潮,法務區如雨後春筍般涌現,並積極探索研究如何發揮本土特色與資源優勢,推動區域內法治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這一關鍵課題。
2024年,北京市豐臺法務區在南中軸地區正式揭牌。作為首都唯一的法務區,豐臺法務區的定位並不局限於招商引資、服務産業發展,而是回歸現代法治的根本目的,即實現社會善治。為此,豐臺法務區從營商環境法治化、法治政府及基層治理、區域協同發展等層面入手,通過法治資源深度整合和高效運用解決企業和群眾身邊實事,融入並促進區域經濟和社會高品質發展。豐臺法務區正在努力突破傳統法務區功能邊界,實現法務區2.0版的迭代升級,打造中國特色法務生態建設“豐臺樣本”。
法商融合 以服務之“優”解企業之“憂”
在豐台區法治促進中心,該中心負責人楊慧宇指着豐台區域圖介紹説,“從謀劃豐臺法務區建設之初,豐台區就明確了全域法務區的發展理念,以北京南中軸地區作為建設、發展的核心承載地,加大法務、泛法務企業招引工作,推動形成高能級、高尖端的法律服務産業群”。
2024年,豐台區在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中招商引資工作完成全年任務指標的124.6%,這背後離不開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有力加持。楊慧宇説,豐台區具備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關鍵是暢通法律資源的“物流”,讓市場主體根據需求能夠更加便捷、高效地獲取優質服務。
為營造高品質涉外營商環境,2025年1月,中關村豐臺園舉辦首期“先豐企航”護航企業出海實訓營,共50家企業的60余名高管參與其中。實訓營圍繞企業在海外市場拓展道路上面臨的風險挑戰分析及應對策略展開,為企業打造集培訓、交流、實踐為一體的綜合性實訓平臺,助力其大步“走出去”。
針對首都新業態、科創、涉外的經濟特點和金融、知識産權、網際網路等集中的産業狀況,豐臺法務區不斷加強與轄區法務機構的合作,麗澤法務協調委員會應運而生。據了解,麗澤法務協調委員會統籌區內法務資源優勢,構建包括司法、仲裁、調解、平臺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等營商環境治理新興力量在內的分層遞進、銜接流暢的多元治理新模式,為企業提供特色化、個性化和專業化法律服務,助其防範法律風險、減少訴累。北京國際商事法庭法官工作站、豐臺法務區檢察工作站等的相繼入駐,則有效服務化解了區域內涉企共性問題。
“我們都在這裡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機遇!”面對入駐企業和法務機構的日益增多,入駐企業北京根網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曦表示,豐臺法務區通過“法商融合”模式,不斷促進法治與商業良性迴圈。
法護民生 以“基層善治”助力“大城精治”
豐台區下轄56個行政村,鄉村産業發達,法律服務需求旺盛。
“花鄉街道新發地村,出租單位多、外來人員多,轄區內新發地市場有來自全國各地的4500家商家,每日流動人員就達兩萬多人。”新發地村黨委書記程茹雲説,新發地村聘請法律顧問,對村集體的重要合同和協議進行嚴格審核,村裏還培養了14人組成的普法志願者隊伍,定期開展普法活動。同時,新發地市場聘請專業律師等成立調解委員會,快速、高效調解商戶糾紛,自成立以來累計化解矛盾糾紛6000余件,接待諮詢萬餘次。
2024年9月,豐台區開啟了一場法治政府建設的深度調研,足跡遍佈26個街鎮,通過實地走訪、座談交流等多種形式,既充分了解基層治理的法治所需,也精準把脈依法行政的難點。豐臺法務區建設促進了法治資源進一步整合,也為基層治理帶來了新思路——按照“一村一人”原則設立“法治副村長”。豐台區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王加翼介紹説,“‘法治副村長’負責宣傳與鄉村群眾生産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參與鄉村法治文化建設,為改善村域社會治理提供法律諮詢和法律建議,依法助力鄉村治理。”
走進新發地村委會院內時,“法治副村長”王暉正在將“法言法語”轉化成“鄉音土話”,用村民聽得懂、記得住的方式講解法律知識,引導村民通過合法途徑表達訴求。為實現精細化服務、網格化管理、聯動化支撐,豐臺法務區推動“法治副村長”與派出所、司法所、“法律明白人”、村居法律顧問、街道法律管家等基層法治資源加強溝通協調,形成工作合力。
2024年11月,“豐台區首批法治政府建設十大典型案例”發佈,這些案例從勞動關係治理到法律管家服務,從規範性文件管理到油氣執法監管,全方位展示了豐台區在基層治理與法治政府建設道路上的探索與成就。
在豐臺公安分局西羅園派出所所長潘承泉看來,“人民群眾的法律服務需求是多元化的,只有推動法律服務供給紮實下沉,才能築牢法律服務高地的根基。”據了解,西羅園派出所通過升級“1+3+N”模式,將更多主體納入矛盾調解工作中,推進共建共治共用,真正做到了“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服務不缺位”,轄區刑事、治安警情逐年下降,被公安部評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
協同發展 從“共建賦能體”到“法治生態圈”
“作為首都中心城區,豐臺不僅是首都‘四個中心’功能的重要承載區、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關鍵地區,也是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節點地區。”對於豐臺法務區與津冀涉法單位交流合作取得的一系列階段性成果,大紅門數智産業大廈負責人周靜如數家珍。
2024年8月,伴隨豐臺法務區揭牌,一系列跨域法律服務平臺落地運作。豐台區法治促進中心,負責豐臺法務區建設發展服務保障相關工作,實現法務區機構實體化運作;京津冀法律服務協同發展中心,由三地多家司法局共同發起設立,以豐臺法務區為依託,探索法律服務內容和標準統一,助推法律服務資源共用;簽訂《關於加強公共法律服務領域協調合作倡議書》,進一步促進資源共用、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此外,京津冀律師驛站由三地多家律師協會共同發起成立,開展律師行業共建和業務交流活動,為法律從業者開展聯合培訓搭建交流平臺,以律師驛站“品牌化”構築行業良好形象。在律師驛站協議框架下,京津冀三地司法局及政府部門協調律師異地代理案件3起。
2024年11月,《北京市豐台區人民法院、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法院執行工作協作與友好交流備忘錄》對外發佈,雙方就探索進一步擴大事項委託範圍、完善執行工作協調及常態化交流研討機制等達成共識,多方位提升異地執行“加速度”。
與此同時,豐台區人民檢察院也主動開展跨區域檢察協作,將趙某某司法救助案線索移送至案件發生地河北省固安縣人民檢察院,便於檢察機關進一步開展定期回訪、心理疏導等工作,切實釋放京津冀檢察聯動協作效能。
在不久前召開的麗澤法務協調委員會工作會議上,國家法官學院、首都經貿大學、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等與會單位均表示,將全力支援豐臺法務區建設,在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上同向發力,在繁榮法學研究上深化協作,在法治人才培養上強化聯動,助力加快打造立足首都、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一流法律服務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