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區創新打造區域養老服務聯合體 “養老服務圈”眾人拾柴火焰高

日期:2022-11-30 08:53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東城區創新打造區域養老服務聯合體 “養老服務圈”眾人拾柴火焰高

“養老服務圈”眾人拾柴火焰高

朝陽門養老服務聯合體掛牌商戶為轄區居民提供特色助老服務。(安旭東 攝

  200多個橘紅色標牌,串起了一個“養老服務圈”。

  走入東城區朝陽門街道,橘紅色的“區域養老服務聯合體站點”標牌隨處可見。挂這牌子的,除了養老機構、養老驛站,還有超市、便利店、餐廳,甚至房屋中介門店。在這些商戶,老人可以“累了歇歇腳、渴了喝口水”,就像到了街坊家裏一樣。

  “只要老人來到店裏,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做好服務。”説這話的,是銀河SOHO佳能體驗服務中心的經理段進。在朝陽門養老服務聯合體的200多家掛牌商戶中,這家店顯得有些特殊。一家經營專業攝影器材的商戶,怎麼也做起助老服務了?這還要從一次到府服務説起。

  家住新鮮社區的李民志和馬冬是一對空巢老人,兩位老人都有視力殘疾,一位全盲,一位僅有光感。春節臨近,兩位老人提出了個要求,想拍一張全家福。原來,因為視力殘疾出門不便,兩位老人一輩子都沒怎麼拍過照,僅有的照片都是為了辦身份證、殘疾證照的,沒有合照。為了滿足老人的心願,街道找到了段進。

  一聽説是到府給盲人拍照,段進有些犯嘀咕。可了解到老人為什麼要拍照時,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為了拍好照片,他專門購置了一套打光設備。拍照那天,李奶奶特意穿了一件紅毛衣,拉着老伴兒坐在一起,攝影師拿起相機,咔嚓咔嚓一口氣拍了10多張照片。段進當場把照片列印出來交到老人手中,兩位老人摩挲着相框,不停地説着謝謝,眼角泛出了淚花。

  老人的反應,讓段進深受觸動。他感慨道,助老服務不但拉近了商家和居民的距離,還讓他感受到了愛的傳遞。“這促使我們願意一直做下去,去影響更多的人。”

  在養老服務聯合體的帶動下,加入助老服務行列的商戶越來越多。朝陽門街道常住人口30473人,其中60歲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25%,老齡化程度較高。過去,街道轄區跟老人打交道的只有養老院、養老驛站,如今,加入養老服務聯合體的服務商已達到249家,構成了一個“15分鐘助老服務圈”。在這個服務圈,服務商除了能夠提供歇歇腳、喝口水、解內急、聊聊天等8項暖心服務,聯合體還結合服務商的自身特點,設計了一些特色助老項目,形成了“8+N”的助老服務模式。

  段進所在的佳能體驗服務中心,就成立了公益攝影隊,並推出“最美長者”公益助老項目,為行動不便的社區老年人免費拍攝全家福;大方家衚同老人經常光顧的生活超市,推出了“聯心餃子”項目,逢年過節為生活困難的老人送餃子;還有一家茶葉店主動提供茶葉,鼓勵志願者陪伴老人多聊聊天……

  在大方家衚同,正在遛彎兒的蘇奶奶已經87歲高齡,説起街道的養老工作,老人讚不絕口。“街道搞得不錯,生活都特方便,我挺知足。”當問道,這麼大歲數了,一個人出門家裏不擔心嗎?老人指了指路邊挂着橘紅色標牌的商戶説,只要看到這種牌子,走到哪兒都不犯怵。

  原來,為了鼓勵商戶在遇到突發情況時敢於救助,朝陽門街道還為每一家服務商上了養老服務機構綜合責任保險,免去了商戶的後顧之憂。朝陽門養老服務聯合體項目社工宋楠介紹,通過參與助老服務,商戶更熟悉社區,居民對商戶也更加信任,形成了公益暖生意、生意帶公益的良性迴圈,讓“服務圈”真正轉動起來。

  眾人拾柴火焰高。朝陽門養老服務聯合體帶動的不僅僅是商戶,還帶動了不少居民甚至是孩子參與進來。15歲的吳柏霆是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學的一名高中生,在母親的影響下,他從小學就開始參與街道的助老服務,並和困難老人結成了對子。大家欣慰地看到,孩子們正在把孝老敬親的傳統美德傳遞下去。

  經過不斷探索,朝陽門養老服務聯合體將轄區養老服務資源充分融合,營造社會化養老的濃厚氛圍,讓老年人晚年更幸福。在東城區,“朝陽門經驗”得到大力推廣,區委社會工委區民政局專門制定實施意見,指導各街道以聯合體工作為重要抓手,促進養老服務工作水準全面提升。目前,全區已有7個街道建成了養老服務聯合體,下一步將實現全區全覆蓋。(王琪鵬)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