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原標題:黨的二十大代表劉保獻:回崗繼續發揚“一微克”精神
在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劉保獻(中)宣講二十大精神。(甘南 攝)
10月23日晚7時,剛剛結束黨的二十大會上工作,劉保獻顧不上回家,就帶着二十大報告和代表證,第一時間回到了工作崗位。雖然夜幕已經降臨,但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的同事們還在忙碌着。看到劉保獻出現在門口,大家驚喜不已,一股腦圍了上來,迫不及待地讓他講講“二十大見聞”。
“黨的二十大期間,我兩次紅了眼眶,一次是開幕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到‘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部分時,另一次是‘開幕會的一微克藍’受到廣泛熱議時。”劉保獻真摯地説。
剛看到黨的二十大報告全文時,劉保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尋找報告裏有關“生態環境保護”的內容。當看到“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我們的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時,他的眼眶濕潤了,簡短的文字道出了無數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者多年如一日的努力與奮鬥。
在北京市代表團分組討論中,劉保獻公佈了“開幕會當天北京市的PM2.5濃度低至1微克/立方米”的消息,現場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劉保獻也同樣激動不已,想起了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者的不易。
説到這兒,劉保獻的聲音洪亮了許多,眼神裏滿是自豪。同事們聽得入神,不時用筆記下重點內容。10月25日,劉保獻還到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第三會議室、檢測中心六層會議室,通過現場宣講、螢幕共用相結合的方式,向全局同事分享黨的二十大見聞。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他表示,“這幾年,大家越來越重視、支援生態環境工作,我所在的北京市代表團分組討論中,32位同志有近一半都講到了與生態環境的相關內容,大家都切實感受到了生態環境治理帶來的改變。”
“‘一微克’不只是一種結果,也是一個奮鬥的過程,更是一種堅定的、前進的、突破的精神。”聽完劉保獻的分享,市生態環境局局長陳添補充道。
市委生態文明辦秘書處處長張峰已經在環保戰線上奮鬥了22年,他也十分感慨,“通過這十年的艱苦奮鬥,2021年PM2.5濃度達到年均33微克/立方米,這是我們當年想都不敢想的。”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要“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這為生態環境局指明瞭下一步的發展方向。討論過後,大家達成一致,下一步,將把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引入生態環境監測領域,進一步加大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監測,逐步建立“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的監測網路,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鬍子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