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網上網下同心圓

日期:2021-05-25 17:31    來源: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分享:
字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高度,着眼於建設網路強國,鮮明提出“網上網下要形成同心圓”,並進行了深刻闡述。《習近平關於網路強國論述摘編》第五專題以“構建網上網下同心圓”為題集中收入了相關論述,其他專題也對此作了反映。

  一、為了實現我們的目標,網上網下要形成同心圓

  立足黨和事業發展全局,習近平同志準確把握網際網路發展影響,在2016年4月的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2018年4月的全國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等不同場合,明確要求構建網上網下同心圓。

  這是實現奮鬥目標的必然要求。同心圓,就是在黨的領導下,動員全國各族人民,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習近平同志指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需要全社會方方面面同心幹,需要全國各族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如果一個社會沒有共同理想,沒有共同目標,沒有共同價值觀,整天亂哄哄的,那就什麼事也辦不成。如果弄成那樣一個局面,就不符合人民利益,也不符合國家利益。必須廣泛凝聚共識,網上網下要共同構築同心圓,匯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礡力量。

  這是適應網際網路發展的必然要求。隨着網際網路快速發展,媒體格局、輿論生態、受眾對象、傳播技術發生深刻變化,億萬網民在上面獲得資訊、交流資訊,會對他們的求知途徑、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産生重要影響,特別是會對他們對國家、對社會、對工作、對人生的看法産生重要影響。同時,新媒體從業人員、網路意見領袖、網路作家等在內的網路人士大量涌現。習近平同志反覆強調,人在哪兒重點就應該在哪兒,網路空間已成為人們生産生活新空間,那就應該成為我們黨凝聚共識的新空間。必須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把廣大網民凝聚到黨的周圍,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

  這是建設網路強國的必然要求。網路強國,內容要強。從網路空間情況來看,主流是好的,但也有很多雜音噪音,甚至有很多負面言論,網上宣傳的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有效性有待進一步提升,網路意識形態鬥爭形勢複雜。習近平同志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要求牢牢掌握輿論場主動權和主導權,發揮網路引導輿論、反映民意的作用。必須加強網路內容建設,構建網上網下同心圓,使網際網路這個最大變數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

  二、傳播正能量,鞏固共同思想基礎

  構建網上網下同心圓,就要唱響主旋律、集聚正能量,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網際網路是一個社會資訊大平臺,準確、權威的資訊不及時傳播,虛假、歪曲的資訊就會搞亂人心。習近平同志堅持正能量是總要求,圍繞加強和改進網上正面宣傳、做強主流思想輿論等,着重強調了以下內容。

  旗幟鮮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輿論導向正確,就能凝聚人心、匯聚力量,推動事業發展;輿論導向錯誤,就會動搖人心、瓦解鬥志,危害黨和人民事業。必須牢牢堅持黨性原則,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堅持正面宣傳為主。要突出思想引領,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團結、凝聚億萬網民。要發揮網路特色、網路優勢,用社會主流思想價值和道德文化滋養人心、滋潤社會。要圍繞黨和國家重大活動、重要方針政策以及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主動設置議題,做好改革發展、經濟民生成就宣傳和形勢政策解讀。要在網際網路上大力宣傳黨的宗教理論和方針政策,傳播正面聲音。

  在資訊生産領域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正面宣傳品質和水準。網路傳播有分眾化、差異化的特點,必須科學認識網路傳播規律,推進網上宣傳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創新。要針對各類群體網上閱讀習慣和接受心理,注重個性化處理。要增強議題設置能力,該説的説到位,讓該熱的熱起來,該冷的冷下去。要重視技術創新,在可視化呈現、互動化傳播上做文章,使正面宣傳的用戶規模不斷擴大、用戶黏性不斷增強。要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路文化,推出更多健康優質的網路文藝作品。

  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打造精銳傳播力量。隨着資訊社會不斷發展,新興媒體影響越來越大,移動網際網路已經成為資訊傳播主渠道。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發揮各自優勢,實現優化整合、深度融合,及時提供更多真實客觀、觀點鮮明的資訊內容,不斷提升對外傳播效果,使主流媒體具有強大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

  三、加強網際網路管理,營造清朗網路空間

  構建網上網下同心圓,就要對着負能量去有的放矢、正面交鋒,建設良好網路生態,更好凝聚社會共識。網路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路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路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習近平同志指出,要本着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依法加強網路空間治理,守護好共同的網上精神家園。

  整治有害資訊,凈化網路空間。對此,習近平同志用兩個“決不能任其大行其道”提出要求,即:利用網路鼓吹推翻國家政權,煽動宗教極端主義,宣揚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動,等等,這樣的行為要堅決制止和打擊,決不能任其大行其道;利用網路進行欺詐活動,散佈色情材料,進行人身攻擊,兜售非法物品,等等,這樣的言行也要堅決管控,決不能任其大行其道。

  堅持依法治網。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習近平同志準確把握這一辯證關係,反覆強調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要把依法治網作為基礎性手段,推動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要建立健全輿情收集反饋機制,及時清理網路謠言和各類有害資訊;要引導加強行業自律,不製作、不發佈、不傳播非法有害資訊;要壓實網際網路企業的主體責任,決不能讓網際網路成為傳播有害資訊、造謠生事的平臺。

  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對網上熱點問題,要線上線下共同發力。習近平同志嚴肅批評了不願發聲、不敢發聲、反應遲鈍、答非所問等問題,要求堅決加以克服。強調,發生突發事件時,正是各方關注、需要提供權威資訊發佈、引導網上輿情的時候,決不能失語失聲。對網上輿論熱點,要深入研判,要有高度的政治警惕性和政治鑒別力,決不能任由造謠生事、煽風點火、渾水摸魚。

  需要指出的是,形成良好網上輿論氛圍,不是説只能有一個聲音、一個調子,而是説不能搬弄是非、顛倒黑白、造謠生事、違法犯罪,不能超越了憲法法律界限。習近平同志指出,網民大多數是普通群眾,不能要求他們對所有問題都看得那麼準、説得那麼對。要充分尊重網民交流思想、表達意願的權利,教育引導廣大網民遵守網際網路秩序,依法上網、文明上網,增強辨別是非、抵禦網路謠言的能力。

  四、做好人的工作,最大範圍爭取人心

  構建網上網下同心圓,就要下大氣力做好人的工作,把網上輿論引導和網下思想工作結合起來,最廣泛地凝聚力量。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習近平同志深刻認識信息化發展的歷史機遇,強調主動適應信息化要求、強化網際網路思維,既會“鍵對鍵”、又能“面對面”。

  要區別不同問題、採取不同方法。屬於學術問題的,要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積極加以引導;屬於思想認識問題的,要積極教育轉化、團結爭取;屬於政治問題的,就要嚴格加以約束,開展必要的鬥爭。既不能把網上政治問題當成一般問題,也不能把一般問題政治化。

  要走好網上群眾路線,提高網上工作本領。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要提高通過網際網路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本領,讓網際網路成為同群眾交流溝通的新平臺,成為了解群眾、貼近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新途徑,成為發揚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監督的新渠道。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要下大氣力開展網上工作,把“鍵對鍵”線上互動和“面對面”線下服務結合起來。2020年,通過網際網路就“十四五”規劃編制向全社會徵求意見和建議,在我國五年規劃編制史上是第一次。習近平同志專門作出指示,明確要求總結經驗和做法,更好發揮網際網路在傾聽人民呼聲、匯聚人民智慧方面的作用,更好集思廣益、凝心聚力。

  要擴大工作覆蓋面,團結網路人士。網路人士中,有些經營網路、是“搭臺”的,有些網上發聲、是“唱戲”的,往往能左右網際網路的議題,能量不可小覷。習近平同志強調,要適應這個發展趨勢,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他們,用全新的政策和方法團結、吸引他們。要把這些人中的代表性人士納入統戰工作視野,建立經常性聯繫渠道,加強線上互動、線下溝通,引導其政治觀點,增進其政治認同。要在這個領域培養一支黨外代表人士隊伍,讓他們在凈化網路空間、弘揚主旋律、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等方面展現正能量。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