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信事業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日期:2021-05-25 17:17    來源: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分享:
字號:        

  網信事業要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一個重要觀點。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信息化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網信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習近平關於網路強國論述摘編》第二專題“網信事業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收入了習近平同志的相關論述。學習這些重要論述,對於我們運用網際網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運用現代資訊技術,促進保障和改善民生。

  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等現代資訊技術深刻改變着人類的思維、生産、生活、學習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發展的前景。習近平同志對此高度重視,多次就相關問題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

  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同志指出,要運用大數據促進保障和改善民生。大數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大有作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進“網際網路+教育”、“網際網路+醫療”、“網際網路+文化”等,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準。要堅持問題導向,抓住民生領域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強化民生服務,彌補民生短板,推進教育、就業、社保、醫藥衛生、住房、交通等領域大數據普及應用,深度開發各類便民應用。要加強精準扶貧、生態環境領域的大數據運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助力,為加快改善生態環境助力。

  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同志指出,加強人工智慧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結合,運用人工智慧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保障和改善民生、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需要出發,推動人工智慧在人們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的深度運用,形成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智慧化環境,不斷提升人們的工作效率、學習能力、生活品質,創造更加智慧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要抓住民生領域的突出矛盾和難點,加強人工智慧在教育、醫療衛生、體育、住房、交通、助殘養老、家政服務等領域的深度應用,創新智慧服務體系。

  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同志指出,要探索“區塊鏈+”在民生領域的運用,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品質。要積極推動區塊鏈技術在教育、就業、養老、精準脫貧、醫療健康、商品防偽、食品安全、公益、社會救助等領域的應用,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智慧、更加便捷、更加優質的公共服務。

  習近平同志在這幾次講話中反覆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抓住民生領域的突出矛盾和難點問題,對加強現代資訊技術在民生領域的運用提出具體要求。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大力推動資訊技術發展,努力運用新技術讓億萬人民在共用網際網路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

  二、加快資訊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和水準。

  隨着網際網路特別是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社會治理模式正在從單向管理轉向雙向互動,從線下轉向線上線下融合,從單純的政府監管向更加注重社會協同治理轉變。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要深刻認識網際網路在國家管理和社會治理中的作用,以推行電子政務、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等為抓手,以數據集中和共用為途徑,建設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他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強化網際網路思維,善於利用網際網路優勢,着力在融合、共用、便民、安全上下功夫,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細化、公共服務高效化,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會態勢、暢通溝通渠道、輔助決策施政、方便群眾辦事,做到心中有數。

  為此,要加快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化服務普及。一方面,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打破資訊孤島和數據分割,促進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資訊技術與城市管理服務融合,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務水準。另一方面。相比城市,農村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是我們的短板。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農村網際網路建設步伐,擴大光纖網、寬頻網在農村的有效覆蓋。通過加快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化服務普及,可以加快推進電子政務,鼓勵各級政府部門打破資訊壁壘、提升服務效率,讓百姓少跑腿、資訊多跑路,解決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的問題,等等。這些方面有很多事情可做,有的地方搞了“最多跑一次”、“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不見面審批”改革,這些經驗值得總結推廣;一些地方探索在村莊建立網上服務站點,實現網上辦、馬上辦、全程幫辦、少跑快辦,受到農民廣泛歡迎;一些網際網路企業在這方面已經做了嘗試,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網際網路企業是網信事業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國網際網路企業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在穩增長、促就業、惠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讓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既是企業家奮鬥的目標,也是國家發展的需要。習近平同志強調,企業命運與國家發展息息相關。脫離了國家支援、脫離了群眾支援,脫離了為國家服務、為人民服務,企業難以做強做大。只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才是最有競爭力和生命力的企業。辦網站的不能一味追求點擊率,開網店的要防範假冒偽劣,做社交平臺的不能成為謠言擴散器,做搜索的不能僅以給錢的多少作為排位的標準。廣大網際網路企業要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統一,在自身發展的同時,飲水思源,回報社會,造福人民。

  三、發揮網際網路作用,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習近平同志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人民的信心和支援就是我們國家奮進的力量。從經濟社會發展的頂層設計,到社會民生領域的具體工作,我們認真貫徹習近平同志重要論述精神,積極運用網際網路資訊技術更好造福人民。

  2020年,我們通過網際網路就“十四五”規劃編制向全社會徵求意見和建議,廣大人民群眾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廣泛而具體,充分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這在我國五年規劃編制史上是第一次,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鮮明體現。習近平同志對此表示充分肯定,強調要更好發揮網際網路在傾聽人民呼聲、匯聚人民智慧方面的作用,更好集思廣益、凝心聚力。在信息化大潮中,我國大力建設“數字中國”,在“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領域收穫一批創新成果。我國分享經濟、網路零售、移動支付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深刻改變了中國老百姓生活。此外,我們還可以做好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發展智慧製造,帶動更多人創新創業;可以瞄準農業現代化主攻方向,提高農業生産智慧化、經營網路化水準,幫助廣大農民增加收入;可以發揮網際網路優勢,實施“網際網路+教育”、“網際網路+醫療”、“網際網路+文化”等,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可以發揮網際網路在助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讓更多困難群眾用上網際網路,讓農産品通過網際網路走出鄉村,讓山溝裏的孩子也能接受優質教育。這些都是我們更好發揮網際網路作用,進一步滿足人民期待和需求的着力點。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間,遠端醫療、線上教育、共用平臺、協同辦公、跨境電商等服務廣泛應用,對促進各國經濟穩定、推動國際抗疫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國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數字技術,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這些都充分展示了網際網路資訊技術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的光明前景。

  2021年,我們即將迎來建黨百年華誕,回顧我們黨的百年曆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網信事業的發展,同樣必須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精神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努力讓人民群眾在信息化發展中得到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是堅持黨的性質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網信事業發展的根本目的所在。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