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阿爾法機器狗搖着尾巴“走”進校園,當AI下棋機器人在棋盤落下“深思熟慮”的一子,當巴掌大的“小飛俠” 無人機乘着光束輕盈翱翔——這些充滿未來感的畫面,正是“數智賦能 全民共用”北京市2025年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月進校園活動的生動剪影。6月20日,活動走進北京理工大學附屬小學、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順義學校、北京建築大學附屬小學,為三所學校的孩子們打開了通往智慧世界的“任意門”。
智慧樂園:AI與少年的奇幻相遇
當日,北京理工大學附屬小學的活動現場科技感十足。活動伊始,北京市委網信辦信息化發展處處長張昕在致辭中為同學們送上三份“數字禮物”:一堂AI科普課、一場2025年北京市AI創新大賽邀請函和一份“數字成長大禮包”。鼓勵同學們積極探索數字世界。海淀區委網信辦主任、區委宣傳部副部長、二級巡視員黃英則點讚北理工附小,從2003年機器人社團到如今國際賽事屢獲佳績,展現了海淀少年的創新基因。
北京交通大學附屬中學副校長祖浩東帶來的《小小智多星與智慧機器人的奇妙邂逅》講座,以生動案例和視頻展示機器人技術的前沿發展。一位學生興奮地説:“原來機器人能像人類一樣‘思考’,太神奇了!”
活動現場,機器人化身“星球探索嚮導”,學生們通過語音指令解鎖科學謎題;象棋AI對弈區圍滿“小棋手”,阿爾法機器狗搖着尾巴與孩子們互動,笑聲與驚嘆聲此起彼伏。北理工附小書記饒曉煒表示:“學校20餘年深耕科技教育,未來將繼續聯動各方資源,為孩子的科技夢插上翅膀。”此次,數字素養進校園活動,不僅是數字科技知識的傳遞,更是對創新思維的激發與夢想的啟迪。
多校聯動:數字素養的“百花齊放”
“同學們,你們知道世界上最輕、最小的太陽能飛行器能做到什麼程度嗎?”在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順義學校的報告廳內,北京航空航太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博士生王錚拋出的問題,瞬間點燃了全場師生的好奇心。
隨着大螢幕亮起,一架巴掌大小的微型飛行器出現在眾人眼前。“這就是世界最輕最小的太陽能無人機‘小飛俠’,重量僅有4.21克,比1元硬幣還輕,僅靠自然光就能實現無限續航。”王錚博士的話語中滿是自豪,“傳統太陽能飛行器最輕也要2.6公斤,而我們團隊通過顛覆性設計,實現了尺寸縮小至十分之一的突破。”
當“小飛俠”在現場光照下1秒極速起飛,輕盈翱翔時,學生們不由自主地伸手觸碰,仿佛要抓住這縷“會飛的科技”。王錚博士展示了1.51克特製電機的拆解模型,揭秘其拋棄傳統線圈,利用靜電場“同性相斥”原理驅動螺旋槳,能量轉化效率提升10倍以上的黑科技。搭配0.48克的高功率薄膜電池,“小飛俠”用實力證明了中國科研團隊的無限可能。團隊歷經17版電機迭代的攻堅故事,更是讓台下掌聲雷動,也讓同學們深刻體會到科研成果背後的艱辛與堅持。
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順義學校楊文芝校長倡導大家向科學家團隊學習,以“未來架構師”之姿,踐行學校“全球化、數智化、未來化”的辦學模式,在“四會”成長路上砥礪前行,共繪數字時代教育新篇章。
與此同時,北京建築大學附屬小學的“氣泡科學秀”現場驚喜連連。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化學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於存明以氣泡為“畫筆”,手持實驗器具在水中勾勒出晶瑩剔透的祝福語,瞬間點燃全場歡呼。他一邊演示氣泡在水中形成的“藝術品”,一邊講解自然奧秘:“氣泡不僅為水生生物提供浮力,還能輔助呼吸。”話鋒一轉,他通過特殊裝置展現科技魔力——氣泡在水中拼出動態字樣,甚至完成水下翻轉等高難度動作,引得師生驚嘆聲此起彼伏。
在實物互動環節,孩子們爭先恐後地參與其中,嘗試用工具製造出不同字樣的氣泡。現場同學興奮地説:“原來小小的氣泡裏藏着這麼多科學奧秘,感覺像在變魔術一樣!”
活動中,機器人互動與智慧棋類挑戰項目成為校園裏最熱鬧的“科技角”,孩子們排着長隊,爭相與機器人握手、合影,與機器人展開激烈對弈,感悟科技與智慧碰撞的火花。
共建數字未來:從校園到社會
本次進校園活動,由北京市委網信辦主辦,海淀區委網信辦、順義區委網信辦、西城區委網信辦,聯合北京理工大學附屬小學、北京建築大學附屬小學、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順義學校等特色學校共同承辦。本次進校園活動將前沿科技與教育智慧深度融合,既是中國科研“硬核”實力的生動展示,也為青少年播撒下創新的種子。未來,北京市委網信辦將持續推動數字教育普惠化,讓更多青少年在AI時代“敢創新、會探索、有擔當”。
2025年北京市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月期間,北京市AI創新大賽持續徵集參賽作品,同時開展多項活動:面向師生、老年人、新興職業群體等的數字素養培訓基地開放行動;圍繞網路強國戰略的專題培訓;包含“天樞杯”青少年AI安全大賽在內的師生素養提升活動;數字技術人才培育、重點群體數字惠民公益活動以及數字教育資源共用等系列行動,全方位提升公眾數字技能與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