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京津冀地區工業增加值達到2.43萬億元,按現價計算,是2013年的1.43倍。
企業層面:根據實際需要,舉辦産業對接活動百餘場,組建資訊服務、節能環保、智慧製造等跨省市産業聯盟50余個。
平臺層面:實施産業鏈“織網工程”,積極開展企業資源連結、項目招引服務,行業協會、産業聯盟等社會組織力量有效激發。
三地結合各自産業優勢,分別牽頭氫能、生物醫藥、網路安全和工業網際網路、高端工業母機、新能源和智慧網聯汽車、機器人6條産業鏈,優化區域佈局。聯合繪製完成産業圖譜,梳理形成“卡點”攻關、“堵點”招商、重點企業“三張清單”,為進一步延鏈補鏈強鏈優鏈,提供“底數圖”和“導航圖”。
三地聚焦積體電路、網路安全、生物醫藥、電力裝備、安全應急裝備5個産業集群開展梯次建設,匯聚發展合力。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與保定電力及新能源高端裝備集群一起獲批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産值規模均佔到全國的20%以上。天津現代中藥創新中心獲批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有力推動中藥、化學藥、生物藥、醫療器械的全産業鏈建設。網路安全集群在上游生態側、中游核心側、下游應用側優勢明顯,全國市場佔有率超過四成,集群企業數量和營收規模居全國城市群首位。
三地共謀做大産業“蛋糕”,投資互動和資本要素融合流動進一步增強。産業承接成效顯著,聯想創新産業園、阿裏張北大數據、河北京車造車基地等一批標誌性大項目建成投産。優質企業加快涌現,三地培育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10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50家,分別佔到全國的8%和12%以上。主體招引有力有效,高水準舉辦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世界智慧大會、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等高端展會,2023年成功舉辦首屆京津冀産業鏈供應鏈大會……構建起京津冀面向全球的招商推介和資源整合平臺。
三地堅持資源互配、優勢互補,特色産業聚集態勢基本形成。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45個,成為引導産業有序轉移、精準承接的重要載體。京津冀工業網際網路協同發展示範區、北京和天津國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加快建設,形成一批標誌性應用場景。12個城市(區)聯手獲批首批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實現電堆、空壓機技術自主創新及産業化應用,填補了催化劑、質子交換膜等國內自主化應用空白。京津冀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國家樞紐節點加快建設,算力規模領跑全國。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