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北京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豐富市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推出了很多有力舉措,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請重點介紹一下這方面內容。

日期:2025-10-30 11:29    來源:北京發佈

分享:
字號:        
  • 11
  • 11

  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電影局局長霍志靜:

  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和品質與市民幸福感和獲得感密切相關。“十四五”時期,我市着力優化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在設施佈局、內容供給、服務優化等方面不斷努力提升,力爭更好滿足人民群眾需求。

  包括以下四方面:

  一是加大政策保障力度。頒佈實施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同時根據人民群眾需求和市場變化,提高政策保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我們先後出臺建設演藝之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演藝高品質發展支援辦法、文化文物單位改革試點的實施意見、博物館之城建設發展規劃、深入推進新時代書香京城建設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資金方面,除常規財政保障外,每年投入近5億元用於資助扶持舞臺藝術、影視劇、圖書等各門類藝術創作生産,每年投入1億元財政資金扶持實體書店發展,為優質文化供給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完善公共文化設施。“十四五”期間全市文化設施建設成果豐碩,2023年底,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設施建成開放,目前已累計接待游客超1000萬人次。其中,北京藝術中心完成演出608場、舉辦各類藝術活動近700場;北京大運河博物館推出的“三星堆與金沙”“看·見殷商”特展屢屢引發觀展熱潮;北京城市圖書館開放即出圈,僅2025年就舉辦了各類活動3500多場,2600多萬人參與。我們結合城市更新,將書店、美術館、演藝新空間等文化業態引入社區、引入商圈,建設新型公共文化空間369處。打造臺湖演藝小鎮,北京交響樂團正式入駐,建成全國首個面向市民免費開放的交響樂體驗館。目前,全市四級公共文化設施實現基本全覆蓋,基本建成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居民得以更加便利地享受家門口的公共文化服務。

  三是進一步豐富優質文化供給。打造優質內容的展示展演展映平臺,國內外高水準演出和賽事不斷、大型演唱會和音樂節覆蓋全年、文化名人的藝術交流俯拾皆是,這是北京具有強大吸引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大戲看北京”,2024年全市舉辦營業性演出5.7萬場,大型演出活動200余場,同比分別增長15.6%、65.6%,票房分別增長73.6%、177.7%,這些數據也印證了我們每年供給的增加。北京也是全國內容創作生産最活躍的城市,“十四五”期間推出新創舞臺劇目超200部;電影年産量超200部、電視劇年産量30餘部。每逢節假日,我們都提級謀劃全市文化活動,充分利用各類文化空間,組織萬餘場文化活動,配套開展文化消費促進行動,發放文化惠民券,讓市民有更豐富更便利的文化體驗。

  四是不斷激發文化創新活力。積極推進文化文物單位試點改革,鼓勵博物館延時錯時開放,優化配套服務,豐富文創産品開發。特別是進一步發揮北京科技資源優勢,用科技為公共文化服務賦能,採用5G+8K、雲端製作、線上直播等技術,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先後推出“雲上讀書季”“北京博物館雲”“數字中軸”等線上産品,還積極打造“第二現場”,持續改進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品質水準。下一步,我們將緊緊圍繞人民群眾需求,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力爭創造更多可感可及的文化惠民體驗,讓大家不斷感受到更新更好更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