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6
北京市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辦公室專職副主任褚建好:
北京歷史悠久,文脈綿長,保護、傳承、利用好歷史文化遺産,是賡續中華文明的重要內容,也是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應有之義。“十四五”時期,我們秉承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使命擔當,積極發揮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工作機制優勢,堅持保護第一,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全力推動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工作,取得了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等一批標誌性成果。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為處理好城市發展與文化遺産保護的關係提供了寶貴的“北京經驗”。
一是堅持高位統籌。建立央地協同、市區聯動機制,樹立“一盤棋”思想共同推進申遺保護工作。將中軸線申遺保護納入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重點任務,通過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會議機制高頻調度,推動解決重點難點問題,確保各項任務落地落實。
二是堅持法治保障。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構建了規範有效的保護管理機制,制定實施北京中軸線世界文化遺産保護條例、北京中軸線保護管理規劃,建立並完善了整體保護體系。以中軸線申遺有力帶動重點文物、歷史建築騰退以及周邊環境治理,太廟、天壇等文化遺産得到更好保護,正陽門箭樓、先農壇神倉院、慶成宮等文物建築實現向社會開放。
三是堅持公眾參與。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建立起公眾參與文化遺産保護機制,聘請熱心市民成為中軸線文化遺産監督員、志願者,切實保障了公眾參與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産保護傳承的權利,吸納社會各界力量參與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厚植民意基礎,形成工作合力。
四是堅持科技創新。利用大數據、數字孿生等科技手段讓文化遺産“活起來”,推動文物保護成果創造性轉化。建立數字孿生中軸線,為中軸線遺産要素的監測、保護與利用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空間數據底版。與網際網路企業合作建設“數字中軸”,開創了數字化技術全程參與文化遺産申遺保護的先例。
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是北京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遺産保護傳承重要論述的生動實踐。“十四五”期間,我們以中軸線申遺為牽引,以“一城三帶”為抓手,在推動琉璃河遺址等其他重點文物保護方面也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
琉璃河遺址是我國發掘時間最長、面積最大、內涵最豐富的西周封國遺址。為加強琉璃河遺址保護,北京市提出“將琉璃河遺址打造為北京下一個申遺項目”。2021年,我們在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下增設琉璃河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專項建設組,有力統籌推進相關工作。琉璃河遺址保護規劃公佈實施,琉璃河考古遺址公園規劃獲國家文物局批復同意。大力推進遺址公園建設,完成方案國際徵集。持續開展考古發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2021年出土的作冊奐器組合中的銘文“太保墉匽”,實證了北京三千多年建城史;通過高精度人類全基因組測序,在國內首次重建商周考古領域的家族樹,成為研究西周燕國家族關係和社會結構的重要突破,入選“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積極開展價值研究,目前已成功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申遺前期工作正在全面推開。下一步,我們將充分發揮北京作為千年古都和全國文化中心優勢,在加強歷史文化遺産整體性、系統性保護中展現新作為新擔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