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北京人工智慧産業發展的做法和成效?

日期:2025-09-26 16:47    來源:北京發佈

分享:
字號:        
  • 1
  • 1

  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黨組書記、主任張繼紅:

  人工智慧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是我們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抓手,是推動我國科技跨越發展、産業優化升級、生産力整體躍升的關鍵支撐。“十四五”期間,我們堅持創新與應用並重,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慧創新策源地和産業高地。

  一是高標準建強新型研發機構,築牢創新“策源地”。持續建設4家人工智慧領域新型研發機構,差異化佈局大模型、通用智慧體、科學智慧、超級産業智慧等多元技術路徑,産出一批國際領先的原創成果。如,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發佈全球首個原生多模態世界模型,推動人工智慧從數字世界邁向物理世界。北京通用人工智慧研究院持續探索價值驅動的小樣本學習,發佈全球首個通用智慧體“通通”。北京科學智慧研究院聯合深勢科技打造全球首個覆蓋科研全流程的AI科研平臺“玻爾空間站”。中關村人工智慧研究院聚焦“極基礎”“極應用”,打造超級産業智慧開放創新平臺。

  二是前瞻佈局前沿顛覆性技術,把握髮展“主動性”。晶片方面,我剛才提到的人工智慧光晶片,它是全球首款,可以將神經網路的訓練速度提升10倍;同時,我們積極支援研製首個基於可重構架構的晶圓級晶片。演算法方面,研發全球首款類腦脈衝大模型,相較於主流架構,大幅提升推理能效;智譜、月之暗面等企業的最新模型在全球開源模型榜上位居前列,快手可靈、生數Vidu文生視頻模型,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三是系統夯實底層基礎設施,加固産業“硬底座”。算力方面,出臺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持續提升智慧算力供給能力。實施算力券、智慧券等補貼計劃,降低企業研發成本。數據方面,打造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完善高價值數據生産組織機制。推動智源研究院上線北京人工智慧數據運營平臺,數據總量超2000TB,服務500多家企事業單位。

  四是不斷深化垂直領域應用,激活落地“新動能”。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慧+”行動的意見》,重點圍繞科學研究、教育、醫療、金融、法律等領域,構建由行業主管部門和各區牽頭的“一委一業、一區一品”應用發展格局,推動人工智慧與各行業各領域廣泛深度融合。建設醫療領域人工智慧應用中試基地,形成面向精準診療和生物醫藥製造領域的全流程AI服務體系;建設國家級法律大模型創新平臺,為全國法院和各類法律場景提供AI賦能。

  五是持續優化産業創新生態,暢通發展“全鏈條”。人才培育上,實施“智源學者計劃”“通計劃”等,打造世界一流人工智慧人才培養高地。資本扶持上,成立百億規模市級人工智慧産業投資基金,累計完成投決項目47個,投決金額43.05億元,帶動數百億社會資本投資。交流合作上,部市聯動,舉辦“人工智慧能力建設研討班”,來自35個國家的37位代表在京集聚,共商人工智慧全球治理與國際合作;建設中關村自主大模型産業聯盟,助力企業高效開拓國際市場;舉辦“智領未來”人工智慧系列活動,通過中關村論壇等平臺連結全球資源,營造開源開放的人工智慧創新生態。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發揮北京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優勢,以聚才之力築根基、以改革之勇破壁壘、以創新之銳攀高峰,不斷引領人工智慧技術創新與産業應用深度融合,全力推動北京人工智慧産業高品質發展。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