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區“1+X+1”現代化産業體系“十四五”期間的發展成效

日期:2025-09-26 16:19    來源:北京發佈

分享:
字號:        
  • 1
  • 1

  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海淀區副區長唐超:

  在“十四五”期間,海淀區着力構建“1+X+1”現代化産業體系,也就是以人工智慧為引領,以科技服務業為支撐,大力發展戰略新興産業,超前佈局未來産業。

  其中第一個“1”,是全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慧創新策源地和産業高地。在2024年,海淀區人工智慧核心産業規模達到2822億元,佔北京市近八成。大模型備案數達到104款,佔全市近七成,多款標桿模型性能居於全球第一梯隊。海淀區集聚人工智慧企業超過1900家,已經形成包含“晶片-框架-大模型-應用”全部在內的全産業鏈生態鏈條。同時,我們建設北京公共算力平臺網路,為人工智慧企業提供高品質的算力和數據供給。並且實施人工智慧全景賦能行動,規劃建設全國首個人工智慧創新街區,推動人工智慧與經濟社會各行業各領域廣泛深度融合,打造智慧經濟與智慧社會新形態的“海淀實踐”。

  後面的一個“1”,是全面提升科技服務業創新資源聚合能級。在“十四五”期間,科技服務業發揮着産業和服務的雙重屬性,成為經濟發展和創新生態賦能的核心支撐。一方面,科技服務業是我區第二大産業,是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和“壓艙石”。在2024年海淀區科技服務業規上企業總營收達到2448億元,同比增長6%,佔全市31.2%。另一方面,我們推動科技服務業與“1+X”産業深度耦合,靶向破解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融合堵點。工程技術服務推動超2000項成果落地;近300人的技術經理人團隊促成高校院所成果轉化超萬項;政府引導基金等多元工具累計為中小科技企業提供融資額超800億元;累計孵化科技型企業近5000家。

  中間的“X”,一方面是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其中,醫藥健康産業,海淀區聚焦AI賦能與醫工交叉兩大産業定位,形成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智慧醫療等細分領域的産業集群。在商業航太領域,我區頭部企業數量佔全國超20%,形成涵蓋衛星研製、地面站與終端設備、衛星測控、運營、應用在內的除火箭發射外的全産業鏈條生態體系。在積體電路領域,我區已經集聚全市超半數的晶片設計企業,尤其是在AI算力領域,已經形成國內頭部企業集聚發展的良好態勢。

  中間的“X”的另一方面是前瞻佈局未來産業。今年4月,海淀區成功獲評北京市首個未來産業先導區,我們確立以未來資訊為核心,協同發展未來製造和未來健康“一主兩輔”的産業格局。在未來資訊領域,市區聯合成立量子專項基金,高標準運營全國首家量子孵化器和全市首家量子産業園。在未來製造領域,入選工信部機器人産業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掛牌全國首個具身智慧創新産業園,構建引領全國、輻射全球的産業集聚高地。在未來健康領域,成立全國首個腦機介面産業聯盟,設立中關村基因細胞産業孵化中心等高能級平臺,加速顛覆性技術突破和産業化。

  展望未來,海淀區將持續深化“1+X+1”體系的協同效能,讓人工智慧的“賦能力”、科技服務業的“支撐力”、X産業的“增長力”形成合力,進一步強化産業體系的技術主導權,勇擔服務國家戰略與首都發展的使命,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注入更強勁的核心動能!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