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農業村”到“輕奢微度假村”——走進北京市“百千工程”示範村金叵羅村

日期:2025-07-14 17:36    來源:北京市農業農村局

分享:
字號:        

  在密雲水庫南岸的青山環抱之中,溪翁莊鎮金叵羅村宛如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2023年,藉&北京市“百千工程”的強勁東風,金叵羅村積極探索創新發展模式,實現農業收穫與田園體驗相融合、電商直播與鄉野美食互匹配、新主體與農創客共促進。如今,它正從傳統農業村蛻變為“輕奢微度假村”,成為都市人嚮往的“詩與遠方”。

  金叵羅村三面環山,因村莊地貌形似“笸籮”、盛産穀子而得名。2023年,“百千工程”如春風化雨,為金叵羅村帶來了政策、資金、人才等關鍵資源,成為村莊發展的強大引擎。在黨建引領下,村莊積極響應,着力構建生態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百千工程”搭建的平臺,讓金叵羅村成為吸引創客的“強磁場”,實現了以商引商,達成了創客與村民的融合與共贏。“百千工程”不僅為創客提供政策扶持和資金引導,還通過組織培訓、交流活動,助力創客融入鄉村,使其成為鄉村振興的“最強大腦”。

  前網際網路從業者梁晴返鄉後,將百年老宅改造成“老友季”花園民宿,並攜手三位食品科學博士和金叵羅農民合作社一起將金叵羅小米研發出自主品牌——農伯博有機小米鍋巴,還通過舉辦讀書會、音樂會等活動,吸引了眾多文藝青年。此後,更多創客慕名而來,如貴州六盤水的姐妹組成金櫻谷花園團隊,把荒蕪的土地打造成一座英式花園。王婧、李一方等懷揣創業夢想的海歸小姐妹與金叵羅農民合作社攜手共建“飛鳥與鳴蟲”生態農場,打造沉浸式農耕體驗。甜品師劉甜恬開設“西口研食社”,用金叵羅小米研發出網紅小米酥。

  如今,五十余名城市創客組成“金叵羅11隊”,與村民攜手創業、共建鄉村。在創客的帶動下,首位返鄉創業青年曹凌楓開了歸谷咖啡培訓體驗館,結闔家鄉特産小米,研發出招牌“小米澳白咖啡”,並開辦咖啡培訓班,同時還為周邊咖啡館供應親手烘焙的咖啡豆。

  在“百千工程”的支援下,金叵羅村形成“農文旅+全産業鏈”的多元新業態。在這裡,農産品只是鄉村體驗的一部分,田野裏的時光才是吸引游客的核心。“百千工程”推動了金叵羅村多套精品民宿、生態農場、主題花園串聯成“田園生活體驗環”,並配套建設騎行綠道、鄉村書社、星空露營地,形成“兩日一夜”微度假目的地。金叵羅村各業態還分別舉辦“桃裏桃氣”游園會、放羊班、農耕研學營等活動,開發出20餘款衍生品,讓傳統農産品成為時尚伴手禮。

  生態畫筆在金叵羅村揮灑出絢麗的水墨長卷。從2012年開始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帶領村民對土壤進行統一管理、生態修復、堅持有機種植,打造金叵羅農場。村莊完成了污水管網改造,鋪上了柏油路,建設了生態停車場,光禿禿的磚墻繪上了文藝彩繪,街巷點綴着藝術裝置,顏值大幅提升,先後獲評了“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北京市首批“百千工程”示範村、密雲區“鄉村振興示範村”等。

  村裏環境變好了,吸引了更多城裏人來村裏創業、消費。産業規模不斷壯大,全村文旅從業者達80餘人,2023年綜合收入約2000萬元,帶動周邊村莊共建“溪翁莊鎮農旅片區”。

  這兩年,金叵羅村的村民們對“百千工程”帶來的變化感受深刻。以前年輕人往外跑,現在創客帶着村民在家門口乾。在城市創客的各業態中,村裏四五十歲的大姐們學會了製作羅馬窯烤麵包,李桂伶大姐在花園歷練成專業園丁,65歲的大嬸學會了做拉花咖啡。村民李大嬸説:“在家門口上班還能照顧孫子,這日子比城裏還滋潤!”創客們紛紛表示:“‘百千工程’幫我們解決了用地、手續等難題,我們也教會了村民園藝、直播,這就是雙向奔赴!”

  金叵羅村的蛻變是“百千工程”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範例。它讓城市資源與鄉村需求精準對接,讓傳統農耕文化與現代文明有機融合,營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實現了創客與村民的有機融合。未來,金叵羅村將繼續依託“百千工程”,在鄉村振興道路上砥礪前行,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