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建築、居民、文化相融共生 延慶區火燒營村——山鄉興起“共生社區”

日期:2022-06-08 09:51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新老建築、居民、文化相融共生,延慶火燒營村——山鄉興起“共生社區”

  夏日,火燒營村荷塘蛙鳴,飛鳥啁啾。臨近中午,王松平老人手拎飯盒,掀開老年食堂的門簾。

  “今兒吃啥啊?”“喲,正念叨您呢!”剛進門,王松平就和打飯的姑娘聊起來,感覺親如一家。菜花炒五花肉、涼拌黃瓜葷素搭配,小米粥煮得軟爛,大饅頭、米飯蒸得雪白,都對老年人的口味。快速打完飯,王松平捧着飯奔家去了。而這一頓飯,才花了兩塊錢。

  城裏常見的老年食堂開到了小山村,還物美價廉,怎麼回事兒?這一切都要從“共生”説起。

  火燒營村位於延慶區康莊鎮西北部,距離世園公園僅5公里,村子不大,0.58平方公里,104戶。2019年,趁着世園會的東風,村裏引進了精品民宿——荷府,這座山野小村探索起了“共生社區”。

  流轉村民閒置房屋,翻建成白墻黛瓦的民宿小院,荷府熱熱鬧鬧迎客了。村裏老人多,民宿20多位員工吃飯沒地兒,民宿主袁野和村委會一合計,開辦起老年餐桌:由村委會免費提供場地,荷府員工做大廚,民宿農莊直供食材,村裏65歲以上的老人一頓飯只需掏2塊錢。“疫情期間不堂食,但還能吃到方便實惠的熱乎飯,舒坦!”王松平老人讚道。3年來,老年餐桌運營順利,荷府員工住在村委會宿舍,與村裏人處得像自家人一樣。

  “現代的民宿院和老村子建築共存,村裏的資源和外來力量聚合起來,我們村和民宿的‘共生’就這樣一點點開始了。”火燒營村黨支部書記王橋海回憶。

  吸引精品民宿落戶,火燒營村靠的是別具一格的天然美。“2017年第一次來村裏,我就被小村的‘氛圍感’吸引了,紅磚、灰瓦、綠樹、鳥語,特別是小荷塘,接天蓮葉無窮碧。”設計師出身的袁野,腦海中一下子浮現出“倚欄觀荷”的詩意生活場景,“荷府”之名也由此而來。

  在村裏越久,“共生”越深。袁野和同事們相繼為鄉情村史陳列室、荷塘景觀提升、村域立面提升和綠化改造等免費出設計方案,與鎮、村兩級一起調查研究,推動一個個惠民項目落地。鄉情村史陳列室裏,收藏了村裏數十件老物件,為村莊留下文化記憶;村口立起了“火燒營村”的大石頭標識,破舊墻變身漂亮的文化墻,松、柳、月季等綠樹繁花環繞。

  最有名氣的當數景觀提升後的荷塘,夏天可在新建的亭子、棧道邊賞荷,冬天荷府民宿請來澆冰師,荷塘變身1500平方米的天然大冰場,遠近村民、四方游客縱情馳騁。逢年過節,一撥撥游客來到村裏,除了吃住玩,還與村裏的孩子們交朋友,一起放花燈、寫生、拍藝術照,盡享山野之樂。

  民宿主也享受到了這片肥沃的土地、樸實的鄉民們帶來的饋贈。距離荷府1公里,袁野和村裏合作建起了120畝的共用農莊。一棟棟整齊的塑膠大棚裏,生菜、小白菜、魚腥草等幾十種蔬菜瓜果生機盎然。疫情之下,50歲的王春英和鄉親們正忙着打包,將蔬菜包通過冷鏈物流直送農莊客戶家。頂花帶刺的黃瓜、鮮紅滾圓的番茄、嫩綠飽滿的穿心蓮、散發着清香味兒的茼蒿……個頂個的水靈。“疫情前游客多,都來園子裏自己摘,現在我們打包寄也一樣,都是咱農家菜,健康有機。”曾經在外打零工的農婦王春英成了農莊的小組長,“幹的還是莊稼地裏的活兒,掙的錢也不少,知足!”像王春英一樣,10余位火燒營和周邊村莊村民在共用農莊就了業。

  “尊重村民意願、鄉村肌理,引入新的民宿業態、現代生活方式,實現建築共生、居民共生、文化共生等一系列共生,這是荷府和火燒營建設‘共生社區’的重要思路。”袁野認為,民宿不僅僅是一個企業在村莊投資,而是要跟當地村民共同成長、生活,形成一個共生、共振、共榮的社區,不斷將民宿和鄉村推向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共生”還在走向深入。眼下,在荷府2號院,鄉村藝術館正在建設中,袁野暢想著未來這裡將是一個集鄉村文化、咖啡、花店、書店、輕食等為一體的鄉村療愈空間,村民、游客都能找到歸屬感。與火燒營村一樣,延慶區已在八達嶺鎮石峽村和岔道村、四海鎮大吉祥村、張山營鎮後黑龍廟村、劉斌堡鄉姚官嶺村等6個民宿特色村培育“共生社區”,為更多村莊發展賦能。村子變美了,村民獲得感強了,城裏人在這裡看山望水憶鄉愁,“共生”畫卷將如夏日荷花一樣絢爛。(李瑤)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