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延慶儒林街道10個社區上萬戶居民齊動手 “公共空間革命”美了社區
最近疫情反覆,延慶區儒林苑社區家家戶戶除了認真清理家裏的堆積物,還管起了門前的一畝三分地——給公共空間消毒。儒林街道的“公共空間革命”已經連着開展了4年多,10個社區上萬戶居民齊動手,用行動扮靚社區,形成了“入戶”“搬山”“凈家”的“三步走”機制。
這場“革命”從“入戶行動”開始。每年年初到3月,街道工作人員會到府宣傳,講政策傳理念。接着,一場持續兩三個月的“搬山行動”啟動,志願者對樓門口、地下室、車棚裏的環境進行集中整治,各社區還集中設置“二手集”“跳蚤集”“置換集”,以生活用品和鮮花綠植集中置換居民公共空間內閒置的舊傢具、舊電器、棄用自行車,解決社區樓道亂堆亂放問題。
到了“凈家行動”時,居民主要清理自家門口、陽臺上囤積的紙箱、報紙、水瓶等可回收物品,街道還會評選出“綠色陽臺”“最美家庭”。通過“凈家”,不僅暢通了消防通道,也整潔了環境衛生。
4年來,儒林街道組織物業公司、志願者,累計清理建築垃圾千余噸、清理佔用消防通道的各類僵屍車400余輛、閒置物品6500余件。僅2021年以來,就清理80余輛僵屍車、1800余件廢棄物品。
如何讓亂堆亂放整治形成常態機制?儒林街道還有一大法寶——紅色樓門。2019年開始,街道為轄區3061戶黨員家庭戶安裝了共産黨員家庭標識牌,黨員亮身份、當表率、做先鋒,從清理門前堆物堆料到清理樓道、地下室堆積物,從停車入位到自行車擺放整齊,從管好自家門口到管好大家的樓門口,做到“管好家庭事、關心鄰里事、做好樓門事、參與社區事、關注社會事”。
“我現在每天早晚都會在樓裏走一圈,發現問題能解決的當場就直接解決了,比如捎帶手收拾廢棄亂堆的紙箱子、空瓶子什麼的,解決不了的就告訴居委會,他們會幫助協調解決。”自從當上6號樓5單元的紅色網格長,儒林苑社區的老黨員樊玉根老人每天的生活充實了不少。
從黨員一人爭優到帶動黨員戶全家爭優、戶戶比優,社區裏的亂堆亂放越來越少,環境也越來越乾淨有序。樊玉根等老黨員還帶頭美化樓門,打造主題文化墻,居民們的全家福、志願者服務照片、孩子們社區活動的畫面等集中展示,路過的居民總會多看幾眼,社區歸屬感更強了。
“營造乾淨、有序、文明的社區環境,離不開居民的支援、參與與配合。”儒林街道工委副書記馮運榮介紹,他們將持續發揮好紅色樓門、黨員示範作用,組織開展好“周末衛生大掃除”等志願服務,開展“樓門文化”建設、“優秀樓門”評比活動,帶動居民提高自覺清理門前及社區公共空間亂堆亂放的積極性。(任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