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微治理”改善城市環境

日期:2020-12-08 09:16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石景山:“微治理”改善城市環境

  針對市民反映強烈的道路交通、市容環境等問題,2020年石景山區相繼開展了10余個“小而精”的微治理項目,美化城市環境,方便居民出行。截至目前,全區城市管理領域的“接訴即辦”接件量比2019年同期下降10%,滿意率從2019年同期的69%提高至86%,城市精細化治理程度不斷提升。

  微改造暢通老堵點

  八角西街東側的物美超市門前,過去是一處堵點。短短幾十米內有多家商鋪,買菜居民、外賣電動車、進貨車輛來往頻繁,加上路面又窄,路邊還有公共自行車樁,來往居民苦不堪言。

  為此,石景山區城管委主動與八角街道會商調研,並於2020年4月制定了微改造實施方案。考慮到該地段公共自行車樁的租還率並不高,區城管委首先將19套公共自行車樁移走,然後在騰出的地方施劃了自行車停放區,方便來買菜的居民停車。同時,在盲道內側擺上交通矮護欄,路邊設置上坡墊,兩側入口安放阻車樁。這樣一來,汽車進不去,自行車有地兒放,人車互不干擾,路面環境一下子變了樣。

  “僅交通矮護欄我們就反覆調整了3次。先是放在盲道外側,後來我們觀察了一段時間,發現外側窄不方便行走,於是又挪到盲道內側。最後還在超市門口打開一處缺口,方便居民存取自行車。”區城管委交通綜合科李亞利介紹,“如今改造完,居民商戶都很滿意,我們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通過實施微改造,關於物美超市門前交通秩序混亂的12345投訴件從過去月均15件降到了零件,解決率和滿意率均達到100%。

  內嵌車位提高通行效率

  在石景山區時代花園小區,設置在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之間的一排排停車位頗為引人注目。

  這種由石景山區交通支隊首創的停車位,被稱為“內嵌式”車位。石景山交通支隊交通科相關負責人介紹,最初內嵌車位試點是在蘋果園南路,借助當時道路大修的契機,將原有施劃在路邊的車位向內側挪移,從而還原出原有的自行車道。近兩年的應用表明:這種內嵌式隔離的方法讓自行車行駛更加順暢,機動車也更容易進入停車位。

  相比蘋果園南路,時代花園新增的280個“內嵌式”車位還增加了一個細節:交通支隊很貼心地在停車位兩側各施劃了50釐米的安全區,這樣一來,在內嵌車位上下車的乘客開關車門,也不會影響相鄰機動車和非機動車正常通行,從而讓內嵌車位變得更加方便、安全。

  大數據精準“調配”保潔員

  道路、過街天橋的環境衛生,關乎市民每天的出行體驗。如何在現有條件下盡可能提升城市保潔效率?石景山區城管委在全區14座過街天橋試點安裝人流量監測設備,通過大數據分析,精準“調配”保潔力量,從而提高保潔效率。

  監測設備可以實時、自動、連續回傳人流量數據,並在區城市管理數據中心的大螢幕上實時更新。數據顯示,近一個月來,石景山醫院天橋、星座商廈天橋通行人流量總數最高。區城管委根據人流量監測,及時對現有保潔隊伍進行人員優化、作業時間調整。

  過去,過街天橋保潔工作實施雙班制,即每座過街天橋上下午各一人。經過優化調整後,石景山醫院天橋、星座商廈天橋、八寶山站天橋(石景山路)、玉泉路天橋(石景山路)4座人流量大的天橋繼續實施雙班制,其餘10座天橋調整為單班制,即每座天橋1人。調整下來的10名保潔員被調配到其他重點保潔地段,從而實現保潔力量的優化利用。

  石景山區城管委主任顓孫永麒介紹,不論是路側環境微改造,還是智慧化設備創新應用,都是圍繞市民需求所做的城市精細化治理探索。接下來,石景山區將圍繞背街小巷整治、橋下空間交通環境等,進一步以微改造、微更新等方式,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出行環境,建設好首都城市西大門。(孫雲柯)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