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兒衚同整治修繕迎回首戶老街坊

日期:2019-09-03 09:27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雨兒衚同整治修繕迎回首戶老街坊

新改建的房子寬敞亮堂,能放下劉萬興的大魚缸。(和冠欣攝)

原來擁擠的小房間裏有了寬敞明亮的廚房和衛生間,生活方便了很多。(和冠欣攝)

  拆除自建房、修繕加固老屋、利用騰退房屋增設廚衛浴等設施、綠化美化院落……2019年三月,東城區啟動雨兒衚同修繕整治項目,如今,工程基本完工,首戶居民已經回到修繕後的家,在衚同裏過上了現代生活。

  面北的三間正房佔兩間,南北通透前後都有門,屋裏屋外都是陽光;正中那間室內層高5米,一層客廳,沙發、玻璃魚缸、書櫃、五斗櫥、餐桌,應有盡有還很舒朗;閣樓上是臥室,屋頂還是老的木構件,溫馨舒適;西側那間,進門往裏,依次是廚房、衛生間、臥室,標準一居室成套住房。前院,鄰里共用,能踢毽能打球;後院小花園是自家的,擺着大浴缸,挂着晾衣架,墻上還有垂直綠化,一盆盆綠蘿綠油油的。

  “都不能用滿意來形容,我是太知足了,超出我的想像!”走進雨兒衚同12號,站在自家門口,劉萬興滿臉是笑。7月11日,劉萬興搬回雨兒衚同,成為雨兒等四條衚同整治修繕項目第一戶“回遷居民”,不但房屋品質好了,功能齊全、設施齊備,居住面積也從18平方米增加到36平方米。重新搬回來這一個多月,一家人的心情都跟過年似的。

  以前可不是。“18平方米的一間平房,住着我們一家三口,女兒大了住不下,搭出一個隔層來,住着就像大號的上下鋪。”站在家門口,劉萬興拿着曾經的照片介紹。自打2004年住進雨兒衚同12號院以來,他和院內10戶居民飽受房屋破舊、院落低窪、排水困難、居住面積不足、如廁困難等困擾。

  “一下大雨,院裏積水、屋裏倒灌,鄰居家都準備了水泵往外抽。”劉萬興説,為了解決做飯和洗澡困難,他在屋後搭起了7平方米的自建房,又暗又潮,漏風漏雨。劉萬興肢體殘疾,院裏沒廁所,出門要走300多米才是公廁,遇到身體不舒服或下雨天,半天才能挪出去,生活只能將就。

  2019年,在完成申請式騰退、三分之二直管公房居民外遷住樓房的基礎上,東城區以雨兒衚同為試點,啟動了福祥、蓑衣、帽兒等四條衚同的整治修繕。12號院是私房院,原來住了10戶,其中有5戶通過申請式騰退,搬出衚同住上樓房,改善了居住條件。他們騰退的房屋成為公房。

  劉萬興選擇留下來。他住三間正房正中那一間。因為房屋破舊,存在安全隱患,修繕整治項目評估後,對三間正房進行了落架翻建,老椽老檁能保留的老構件儘量保留。

  同時,按照申請式改善政策,劉萬興拆了屋後7平方米自建房,在這個前提下,項目將三間正房西側的一間,按公租房價格租給劉萬興一家,18平方米的屋內,從外到裏依次是廚房、衛生間、臥室。按照“一院一設計、一戶一方案”原則,改造尊重劉萬興的意見,將封閉式廚房改為開放式,廚房衛生間都加裝了無障礙設施。拆了自建房騰出的空間,變成了“後花園”。

  “我閨女23歲,現在終於有自己的房間了。我也不用再跑到院外上廁所,我愛人做飯也有亮亮堂堂的廚房,再也不用擔心漏雨返潮。”劉萬興激動地説。

  和劉萬興一樣,雨兒衚同修繕整治完工,選擇留下來的60余戶居民將陸續回家,享受宜居的環境,過上現代生活。同時,騰退房屋還將建設共生院,引入新居民,為衚同增加活力。新的業態在培養中,老城復興的畫卷正在雨兒展開。(於麗爽 張驁)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