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閒置拆遷地變口袋公園
茂林修竹,花木扶疏。西直門內大街241號,一處簡約雅致的口袋公園對外開放了。別看面積不大,只有1000多平方米,周圍居民卻個個豎起大拇指點讚。這個小公園的興建,解決了困擾他們十來年的大問題。
“原先這地方亂得呀,到處堆垃圾,有建築垃圾,有餐廚垃圾,蒼蠅蚊子特別多,夏天都不敢開窗。”老住戶陳素花説,雖然外頭圈了一道圍墻,每次路過這兒還是堵心。
這塊地曾是一片拆遷區,産權歸屬原天鴻房地産公司。“我們原計劃拆遷完成之後,將該地塊建成商業地産項目,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沒有拆完,所以就擱置下來了。”原天鴻地産公司一名工作人員表示。
項目一擱置就是十四五年,漸漸變成了垃圾場,周圍居民苦不堪言。
“我們的力量畢竟有限,但‘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的機制實施後,拓寬了我們基層幹部的工作思路,還為我們解決城市治理中遇到的難題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抓手。”所在的西城區新街口街道辦事處,2019年年初把這塊地的環境整治提升納入議事日程。
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精神,西直門內大街241號地塊被重新規劃成為綠地。“有了明確的要求,我們街道主動牽頭,利用‘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把區園林局召集過來,共同商討、積極推進綠地建設。從形成方案到綠地建成總共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這麼快的速度我們自己都沒想到。”
從4月中旬開始清運垃圾,大卡車來回來去,拉了兩個星期,緊跟着就是栽花栽樹,鋪裝路面。周圍居民眼看著這個垃圾堆一點點變成了口袋公園。尊重居民的意見,週邊的圍墻被拆除,靠近居民樓的一側圍欄從原計劃的2.5米降到1.8米。這樣一來,本來封閉的空間變成了開放式的公園綠地。
走進小公園,幽靜氣息撲面而來。原先一人合抱粗的兩棵大槐樹、一棵老榆樹、一棵臭椿樹都原狀保留着。騰出來的空地上栽起了紫薇、元寶楓、黃櫨、海棠等錯落有致的花灌木。入口處倚墻而栽的上百棵翠竹,讓人在夏季裏感覺到絲絲涼意。建好的公園很快成了附近居民的“遛娃勝地”,小娃娃們咿咿呀呀,蹣跚學步,老人們則在濃蔭下納涼聊天,自得其趣。
這處口袋公園的路面全部鋪的是透水磚,汛期將變身一塊“城市海綿”,收納天上來水。(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