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退空間建綠地,守住了嗎?

日期:2018-10-23 09:26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 圓明園外的二河開21號院,在違建拆除後建成了一片臨時綠地。雖是臨時綠化,但産權方進行了精心的景觀設計。(王海燕攝).jpg
  • 圓明園外的二河開21號院,在違建拆除後建成了一片臨時綠地。雖是臨時綠化,但産權方進行了精心的景觀設計。(王海燕攝).jpg
  • 東城建國門街道西總布衚同利用騰退地塊,建起了小微綠地。(和冠欣攝).jpg
  • 東城建國門街道西總布衚同利用騰退地塊,建起了小微綠地。(和冠欣攝).jpg
  • 衚同裏好不容易辟出一處小花池,管護卻不如人意。(王可心攝).jpg
  • 衚同裏好不容易辟出一處小花池,管護卻不如人意。(王可心攝).jpg

  原標題:騰退空間建綠地,守住了嗎?

  街頭多了城市森林,巷子裏添了花箱綠植,曾被違建“霸佔”的邊角地變成了一個個小微綠地……這兩年,隨着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的持續開展,市民身邊的綠色一天比一天多了起來。就在2018年1月到9月份,全市又有1016公頃騰退土地變成了綠色空間。

  正所謂“三分種,七分管”,綠地能不能守住,關鍵還得看後期的管護。日前,走訪了東城、西城、朝陽、海淀等區,對不同類型的騰退空間綠化現狀和後期管護情況進行了調查。

  管護不達標

  4塊特級綠地被降級

  位於菜市口路口西北角的廣陽谷城市森林,於2017年10月份落成,這也是本市“留白增綠”過程中建成的首個城市森林。這兩天,林子裏的楊樹、梧桐樹開始簌簌地往下掉葉子,身穿黃色工作服的西城區園林市政工人,正忙着把落葉一堆堆聚攏起來,為游人讓出道路。

  “夏天有夏天的活兒,秋天有秋天的活兒,從早到晚都不閒着。”一名40多歲、姓張的管護員大姐説,夏天主要忙除草、補植、灌溉,秋天是森林防火,另外還要做好林子的清掃保潔工作。他們的管護站就設在園子的一角,什麼時候都能找到人。

  和一年前剛落成時相比,現在的廣陽谷城市森林更顯風韻。銀杏黃了,槭樹紅了,海棠挂果了,100多種鄉土植物在城市裏紮下根來了。“這主要歸功於綠化隊伍的專業管護。”菜市口所屬的廣內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區裏的重點綠化項目,廣陽谷自建成起就由西城區園林綠化局下屬的園林市政管理中心直接進行管護,由區財政撥管護資金,作為屬地的街道不用出一分錢。

  和廣陽穀類似,這兩年東城、西城利用騰退空間建成了大通濱河公園、常樂坊城市森林、西革新里城市休閒公園等一批精品園林工程,均由區綠化部門直接進行管護。各區可按照綠地建設的標準,向市園林綠化局申報綠地等級。

  “不同的綠地等級對應不同的養護標準,撥付的管護資金也不一樣,如果發現養護不到位,綠地就會被降級。”市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8月22日至9月10日,市園林綠化局組織對城鎮綠地品質等級進行了評定,發現在部分區,缺株斷壟、斑禿枯萎、幹枝死杈等一些管理中的“常見病”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大興區的清源西路綠地,密雲區的陽光綠地、玉蘭綠地、車站路綠地等4塊綠地因為養護不達標,從特級綠地降為一級綠地。

  由街道、社區自行投資建設的綠地,管護方式則更多元一些。“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西城區德勝街道城管科科長李振波介紹,街道通過簽訂管護協議的方式,把近兩年新增的街巷綠化全部委託給了區園林市政中心下屬的德外綠化隊進行管護,街道則負責出資。廣內街道、什剎海街道等也是如此。

  西城區金融街街道,則將街巷綠化管護與平房物業管理相結合,對綠植的養護是物業服務的一項內容。小區範圍內的騰退空間建綠,則主要由物業具體承擔管護職責。例如海淀區花園路街道月季園小區利用騰退空間建的月季花園,就由物業公司負責後期的管護。

  衚同綠意濃

  老街坊當園丁

  相比於街頭的成規模綠地,散落在背街小巷中小微綠地,管理難度更大。每天街巷裏出來進去的人員車輛不少,一個不留神,辛苦種下的花花草草就會被踩踏、軋倒。

  “這時候就得看老街坊的了。”在東城區東四街道東四六條社區,由80多名居民組成的“花友匯”成了街巷播綠護綠的中堅力量。2017年,東四街道利用拆煤棚騰出的空地在東四六條社區新建了40多個花池,發動居民們掛牌認領,街道提供花籽兒、葫蘆籽兒、菜籽兒,“居民想種什麼種什麼”。

  鐵營南巷居民賈平,認領了7處花池,“什麼季節種什麼,且得琢磨。”2017年深秋,眼看花草相繼枯萎,賈平突發奇想,在花箱裏種起了菠菜,“菠菜能越冬,這樣花池裏的土壤就不露天了。”雖然是賈平種的,街坊們誰想吃菠菜都能去摘一把,“都是給大夥兒服務的”。

  一年多過去了,在“花友匯”老街坊們的操持下,過去寂寂無聞的東四鐵營南巷、流水巷等背街小巷,成了有名的花草巷,還有人特定從門頭溝、房山趕來采風、取經。前不久,東四街道還在衚同裏辦起了豐收節,居民展示自己種的石榴、葡萄、葫蘆、柿子、豆角,還相約一起包瓜餡兒的餃子,那叫個熱鬧。

  在西城區廣外街道的手帕口南街54號院,在幾名老街坊的精心設計、管護下,變成了舒適愜意的小花園。54號院過去是小門臉兒的聚集地,過去別説種花種草,連個坐的地方都難找。街道辦事處拆除違建、封堵開墻打洞之後,5戶居民自告奮勇當設計師,打造鄰里花園。66歲的趙金明擔任“首席花藝師”,他拿出自己喜歡的花,擺在小院兒裏當裝飾,還自己找材料,搭起了花架子。其他幾戶在院子裏見縫插綠,種上了辣椒、瓠子、葫蘆。夏天,葫蘆爬滿架子,街坊們在陰涼裏吹葫蘆絲,開微型演唱會。

  大柵欄街道三井社區,也活躍着一批“衚同花匠”,志願管護巷子裏新增的數十組花箱,社區還專門給配發了樹剪、噴壺等管護工具。東城區東花市大街沿線商戶眾多,結合門前三包,商戶們變身“花市園丁”,主動維護門前綠地的整潔,勸導破壞綠地的不文明行為……

  倡攜手共管

  保護城市清新底色

  在疏解整治過程中,本市還建起了一批臨時綠地。這些地塊,有的尚未確定規劃,有的已確定了建設項目但尚未啟動。在土地空置期間,先進行綠化,一方面是防止違建反彈,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城市綠量,減少揚塵污染。

  位於海淀區圓明園外的二河開21號院就是如此。這個院子所在地,過去是一片平房區,在疏解整治中拆除了大約8.5萬平方米違建。利用拆違騰退的土地空間,2018年夏天,産權單位首農食品集團所屬的盛華四合公司,在院子裏播種了一片250多畝的花海,覆蓋了拆違後的滿目瘡痍。

  “花海是臨時的,因為這塊地的規劃還沒定,將來有可能會發展別的項目。”盛華四合公司的負責人説,雖然是一塊臨時綠地,建的時候並不馬虎,專門請了景觀設計師,分區種植了百日草、鼠尾草、串兒紅、蜀葵等十多種觀賞花草,還挖了兩個小水塘,種上了荷花、睡蓮等水生植物。

  10月21日,來到二河開21號院時,大部分花草已經萎謝了,但紫色的鼠尾草仍在大片盛開,給秋天帶來了一絲夢幻的色彩。三三兩兩的游人在花海中徜徉,擺出各種姿勢拍照留影。“現在都成拍攝基地了。”盛華四合公司負責人説,在景色最美的夏天,每週末都有數百人來游玩。

  眼下,公司正在組織綠化工人對已經萎謝的一年生草本花卉植物進行收割,為來年的花海景觀佈置做準備。已經撒種的地塊上,鋪了一層白色地膜,幫助花草越冬。

  臨時綠地,管護措施不臨時。西城區椿樹街道對騾馬市大街北側等沿線的3塊已拆未開發區域,也進行了臨時綠化,為居民增加了3000余平方米綠地,一年多來,新增花草綠植長勢良好。

  在連日的走訪中,發現絕大多數利用騰退空間建成的綠地,都有專門負責的管護隊伍,可以獲得常態化的管理養護。但在個別地區也存在“第一年建綠,第二年失管”或者“第一年種,第二年拔”,重復建設的現象;部分綠地管護的精細程度也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疏解還綠,留白增綠,見縫播綠……一抹抹朝氣蓬勃的綠,給城市增添了盎然的生氣。綠色成果來之不易,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保護這城市清新的底色。(王海燕)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利用騰退地塊建起小微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