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淀六街鎮共治邊界環境
6月20日,海淀馬連洼、上地、清河、青龍橋、西三旗街道和西北旺鎮成立了環境秩序責任共同體,通過統一指揮調度、管控標準、執法力度等,解決邊界地區無人管、不好管、逃避管的管轄漏洞和弊端,共同治理邊界環境。連接海淀南北的“沿清河、環上地”地區的環境秩序將得到提升。
北京體育大學南門外,一座大橋橫跨清河,把教學區和家屬院連在一起。河右岸是五環路高架橋。“以前開車從五環路經過時往下看,橋上、河兩岸,星星點點全都是燒烤攤、小吃攤,煎餅、麻辣燙、烤腸、水果,賣什麼的都有,學生們戲稱這裡是‘滿天星大酒店’,環境臟亂不説,下班想從學校回家屬院都擠不過去。”北體大保衛部部長黃光佐介紹。
以前,屬地政府上地街道沒少對這裡進行整治,但效果一般。“這裡是三個街道的交界處,過了橋就是青龍橋街道,沿着河往下走是清河街道。這邊整治,商販就跑對面去,對面整治,他們再跑回來,來回打遊擊。”上地街道城管執法隊隊員楊林蔭説。
2017年以來,上地街道、青龍橋街道、清河街道三家聯手,統一時間、統一指揮、統一執法,聯合對“滿天星大酒店”進行集中整治,游商再也打不了遊擊了。上地街道城管執法隊還在橋頭設立了治安崗亭,派專人盯守,確保整治效果不再反彈。“現在,我們三個街道執法行為互認,就算只有我們上地街道執法隊的隊員在,你跑到對面青龍橋去,我也能追着你執法。”楊林蔭説。如今的北體大南門外,水清岸綠,道路暢通,邊邊角角都打掃得乾乾淨淨,為校園營造了良好的環境氛圍。
總結上地試點經驗,在區城管執法局指導下,沿清河、環上地六街鎮成立了“馬上清(青)西”環境秩序責任共同體。今後,六街鎮將以“保障城市良好秩序、解決群眾環境困擾、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為目標,本着“精治、細管,共治、共建,法治、協同”原則,通過實行聯席會議制度、區域聯動統一調度、建立聯合處置機制等途徑,統一管控標準、統一執法規範、統一執法流程、統一執法力度,共同研究治理邊界地區有共性的環境秩序類問題。
共同體成立後,將結合區域內5條主要交界道路,即黑龍潭路、黑山扈路、軟體園西路、濱河路、京藏高速的環境整治,重點消除該區域27處佔道經營挂賬點位,解決16條道路沿線環境秩序類問題。
2017年,海淀區與友鄰的7個區簽訂了邊界共治協議,聯手打擊交界地區環境秩序類違法行為,半年來,“外聯”機製成效初顯,邊界地區環境秩序改善明顯。此次,區內六街鎮成立環境秩序責任共同體,是“外聯”到“內合”的延伸。“‘外聯內合’執法模式將打破行政壁壘,使環境整治‘無縫隙’,能從根本上不斷提高市民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海淀區城管執法局局長王志偉表示。(於麗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