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朝陽區十八里店鄉半年疏解低級次産業511家
在朝陽區十八里店鄉,短短半年時間,就完成了511家低級次産業的疏解任務,拆除面積達240萬平方米。未來,這裡將增添一萬畝森林綠地,成為京東南的綠色屏障,直通北京城市副中心。
7月9日上午,記者來到東四環邊的小武基村。在灼熱的陽光下,一處文玩市場和層層疊疊的庫房剛被拆平,瓦礫、彩鋼板從腳下一直鋪到遠處,目力所及只有幾棵蒼翠國槐矗立廢墟之上。
再向南走,家和家美國際酒店用品市場門外,巨大的招牌正在拆卸,搬家車輛忙碌穿梭。這家駐紮小武基村的倉儲式大賣場,是全國酒店用品行業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領軍企業。上周,賣場正式歇業,不久後將被拆除。
批發市場一家接一家關門,告別小武基。截至6月底,小武基村已拆除低級次産業51萬平方米,全村還有68萬平方米低級次産業正處於疏解拆除中。
朝陽區十八里店鄉地處城區東南,因距正陽門十八華里而得名。橫跨三環至五環,京滬高速、京津城鐵穿鄉而過,交通便利。上世紀90年代,各村為繁榮經濟,基本都發展了特色産業,如建材批發、石材加工、古玩銷售等。
小武基村位於十八里店中部,以文玩、建材聞名。就拿四環路邊的廢墟來説,一個多月前,那裏還是經營紅火、遠近知名的文玩市場。上千家商戶聚集於此,不少玩家都會趕來“撿漏兒”。
然而,淘寶客們眼中的寶地,卻給小武基的村民添了堵。“一到周末,離村還有好幾裏地就開始堵車,我們開車出趟村都困難。”一位村民向記者吐苦水。商戶駐紮小武基,又催生了不少飯館、出租房,生活污水直排不遠處的蕭太后河。除此之外,垃圾清運、治安維護等管理成本越來越高,昔日為集體經濟帶來收益的産業,如今日漸成為村裏的沉重負擔。
隨着本市功能定位發生深刻變化,産業從“聚”到“疏”,十八里店鄉也面臨功能調整。在2017年的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中,産業疏解的步伐進一步加快。
2017年年初,鄉人代會和小武基村民代表大會相繼通過決議,一致決定清退低級次産業。小武基村的黨員幹部包片包戶,給商戶一一講清政策,解除合同。6月初,文玩市場等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産業啟動拆除。
小武基村僅僅是十八里店鄉産業疏解的縮影。據了解,作為朝陽區2017年産業疏解面積最大的鄉之一,十八里店全年計劃疏解低級次産業350萬平方米,包括各類業態961家,主要涉及小武基、橫街子等8個村的55個疏解地塊。
截至目前,十八里店鄉共拆除低級次産業240萬平方米。包括130家出租大院、23家批發市場、33家倉儲物流基地和322個散亂污企業。
按照本市規劃,五環路附近將建成第一道綠化隔離帶,其中就包括十八里店鄉。這片環狀森林隔離城郊,既改善城鄉環境,又防止城市“攤大餅”。但由於歷史原因,綠隔遲遲未能建成。隨着低級次産業的退出,十八里店鄉逐漸恢復整潔,也為綠隔建設騰出了空間。
四環路西側,居民樓、寫字樓高聳林立,呂家營公園隱藏其間,頗為秀麗。據介紹,這裡原本也是一家批發市場,從清退商戶,到綠色滿園,僅用時2個月。公園專門開闢了木質步道,還配建了公共座椅、健身器材等,總面積近7000平方米。作為附近惟一的開放式休閒公園,剛一建成,就成了居民遛彎散步的首選地。
綠色悄然在京東南蔓延。2018年年底,京津塘高速公路、東南五環路周邊將再建丹楓公園、桃蹊公園、老君堂公園二期和海棠公園二期四個公園,與已建成的老君堂公園一期、海棠公園一期實現連綠成片。
到2020年,十八里店將新增萬畝“綠肺”,城市生態得到恢復,市民也多了游憩休閒的好去處。(朱松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