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疏存量、優增量,推動一般性産業從整區域、大範圍集中疏解向精準疏解、高效升級轉變,加快“騰籠換鳥”,適應社會需求升級,提升産業競爭力,促進産業更高品質發展。
一般製造業。依據區域功能定位,有序疏解一般製造業企業,保留一定的重要應急物資和城市生活必需品生産能力,推進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製造業企業動態調整退出。調整優化保障城市運作的危險化學品企業佈局,加強安全生産、運作管理。提升製造業發展品質,高效利用一般製造業騰退空間和土地發展高精尖産業項目,嚴控規劃工業用地改變用途。完善關鍵産業鏈條,推進製造業企業智慧化、綠色化、數字化改造。
區域性批發市場。繼續深化區域性專業市場疏解,鞏固疏解成效,實現區域性專業市場動態清零。大力推動大紅門地區、永定門外地區、雅寶路、新發地等區域轉型發展,逐步推進市場向專業化、品牌化、規範化、數字化等方向發展,滿足市民高品質基礎性消費需求。結合區域功能定位,加快騰退空間和低效空間的再利用。
區域性物流中心。鞏固區域性物流中心疏解成效,加強對現狀合規存量物流倉儲用地的有效利用,緊緊圍繞超大型城市運作保障和居民生活需要,加快構建現代物流體系。加快落實物流專項規劃,優化物流設施佈局,建設昌平南口、房山竇店等城市物流基地,加快現有順義空港物流基地及天竺綜合保稅區、平谷馬坊物流基地、通州馬駒橋物流基地、大興京南物流基地的轉型升級,在對外交通便利的物流節點建設物流中心,規範城市末端配送組織,加強冷鏈倉儲設施建設,基本形成安全穩定、便捷高效、綠色低碳的城市物流、倉儲、配送體系。
傳統商業服務。加強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便民服務網點建設,精準補建便民商業服務網點,實現基本便民商業服務功能在城市社區的全覆蓋。鼓勵、引導餐飲企業拓展養老助餐配餐服務功能,採用多種形式發展老年餐桌。推進傳統商圈轉型升級,提升環境品質和服務功能。推動傳統商場改造,鼓勵增加社區便民服務功能。發展便民服務綜合體,提升一站式便民綜合服務水準。促進便利店、資源回收、家政維修等生活性服務業轉型提質,支援連鎖化、品牌化、標準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