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精細管理 讓小巷成為“發展和安全”之根
“北京要推進精細化管理,既管好主幹道、大街區,又治理好每個社區、每條小街小巷小衚同。”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就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行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城市管理委等相關單位協同推進。自2017年3月以來開展了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和深化文明創建工作。截至目前,核心區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進入全面收官階段,中心城區和通州區等縱深推進。涌現出了前門三里河、楊梅竹斜街等一批具有首都風範、古都風韻、時代風貌的文明街巷。出行環境秩序明顯優化,生活環境品質顯著改善,背街小巷環境面貌得到整體提升,贏得了居民點讚,也成為首都“發展和安全”的重要根基。
在前門三里河,人們感受着“古今穿越”的美景。河道蜿蜒曲折,腳下石板路、木棧道交錯。這樣的古都風貌吸引了不少市民來休閒參觀。三里河是老北京城護城河的泄水河道,由於長期不疏浚,三里河成了一條臭水溝。東城區啟動前門三里河綠化景觀改造工程後,經過水系治理、民居修繕等改造,讓三里河重現“水穿街巷、庭院人家”的景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復原三里河的河道時,並非完全依照舊樣。因為河道上後來蓋起了長春別墅、豐城會館等歷史文物,如完全復原河道,就不得不將壓佔在河道上的文物拆除。因此在復原時,部分河道拐了個彎,對文物進行了避讓,以此保護歷史傳承記憶。
在楊梅竹斜街,改造提升給居民帶來了強烈的自豪感。拆除煤棚、架空線入地、綠化美化院落……西城區通過楊梅竹斜街改造項目,既留住了原住民和歷史,又讓原本落後的衚同生態得到脫胎換骨的改善。如今,這裡有原住民的人氣兒,有老衚同的韻味兒,也有紛至遝來的各式創意店舖、設計機構,衚同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提升。
堅持“兩高”
高起點統籌推進有力有序
2017年以來,本市連續三年召開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暨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動員部署大會,將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與首都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推進,並納入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和“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改革工作重點任務。
市城市管理委、首都精神文明辦發揮牽頭作用,加強統籌協調,促進工作有序開展。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交通委、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園林綠化局、市文物局、市城管執法局等有關部門依據職責,主動作為,推動工作開展。各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高位調度,落實主體責任,強化工作落實。
本市嚴格落實“日巡、周查、月評、季點名”制度,督導檢查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和街巷長履職情況,為始終保持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效果提供了重要保障。
高標準定位助推環境提升
在推進背街小巷環境整治工作中,堅持“十無一創建”工作標準,用繡花功夫,打造“環境優美、文明有序”具有首都特色的街巷。本市還編制了《核心區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設計管理導則》,從色彩、氣質、風格、肌理等方面,對背街小巷建築立面、市政設施、城市傢具等十大類36項元素明確規範管控標準。
環境整治不能破壞衚同歷史。各方面在工作中加強施工管理,發揚工匠精神,突出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南鑼古巷、崇雍大街、鼓樓西街、什剎海等地區建築立面修舊如舊,門樓恢復原有形制,表單與周邊風貌協調,街巷環境秩序井然,空中“蜘蛛網”有效清除,建設一批口袋公園,恢復了衚同肌裏,使老城風貌重現。
廣泛參與
協調議事提升精細化管理水準
為推進重點難點問題的解決,本市建立了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議事協調機制,由市政府主管副市長任總召集人,相關部門、區政府和企業主管領導及專家學者、居民代表參加。堅持每月現場調度,深入背街小巷檢查調研,召開座談會、專題會,通報分析12345市民服務熱線反映街巷環境問題,協調調度訴求量排名靠前街道,把接訴即辦與主動治理相結合,強化源頭系統治理。
通過加強重點難點問題研究推進和頂層設計,組織制定標準規範,有效提升了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水準。
堅持多元化治理實現長效管理
為了鞏固背街小巷治理成果,本市制定了背街小巷精細化管理指導意見,明確“十有”管理標準,以正面清單促長效管理。將“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向社區、街巷延伸,探索黨建引領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激發基層治理活力。街道責任規劃師積極參與配合街巷環境整治提升及長效管理工作,提供全過程、陪伴式專業技術服務指導,參與街巷規劃編制、設計方案審查、指導項目實施、跟蹤規劃落實,培養公眾參與街巷治理的意識。全面推行街巷長制,推動街道幹部向街巷下沉,“走街串巷”了解群眾訴求,落實“街鄉吹哨、部門報到”要求,調動各方力量,最大限度協調解決群眾家門口的事;建立小巷管家隊伍,發動群眾志願參與環境建設與管理,搭建了政府與居民之間的溝通橋梁,居民群眾在家門口做身邊事、敘鄰里情、享共治果;全市共選派街巷長1.6萬餘名,招募近3.6萬名小巷管家,開展街巷日常巡查,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帶動公眾參與環境治理。同時,加強街巷環衛、綠化等專業隊伍精細化作業管理,推行街巷物業化管理,初步形成了共治共管、共建共用的良好局面。
全方位宣傳廣泛發動社會參與
廣泛發動群眾參與才能更好地保持街巷整治成果。為此,本市通過向市民印發《讓我們的北京更美麗》一封信,組織“美麗的街巷我的家”攝影展,舉辦“小巷有我更美麗”論壇等活動,樹立模範典型街巷。每年推出一批背街小巷相關先進典型,評選北京最美街巷,命名錶彰 “優秀街巷長”、“優秀小巷管家”等,讓群眾學有榜樣,趕有目標。同時開展培訓會、座談會、實地觀摩、典型介紹等,交流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經驗,共用各街區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經驗。
下一步,市城市管理委將會同首都精神文明辦、市規劃自然資源委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從民生細節、百姓需求入手,繼續深入開展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工作,健全完善長效管理機制,深化街巷文明創建,提升精治共治法治水準,確保背街小巷環境優美、文明有序,進一步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實把背街小巷打造成為城市治理的亮點、文脈傳承的載體、和諧宜居的家園。(王歧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