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城疏整促十年展
12月8日上午,京城疏整促十年展在景山公園觀德殿正式開啟,迎來首批觀眾。
十年間,北京市名校、名院向城市更多區域佈局,批發市場、老舊廠房里長出高新産業新內涵,百姓家門口出現越來越多的“便民生活圈”“口袋公園”……就連展覽所在的景山公園觀德殿,也是疏整促專項行動的“受益者”——這裡曾被長期佔用,在專項行動的推動下,實現了從騰退拆遷、修繕到布展開放的完美蛻變。
讓我們一起走進古樸的觀德殿,首期先來看看這十年中疏整促工作破解“堵點”“難點”的“北京之路”~
疏堵點
疏解非首都功能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牛鼻子”。疏既是治“增量”的辦法,也是治“存量”的一種方式——
通路
海淀區花園北路、東城區夕照寺中街、朝陽區十里堡路、豐台區趙辛店村北坡道等曾經的“窄馬路”,在拆除違法建設後得以拓寬。
大興區廣仁街、海淀區馬連洼街道拆違打通“斷頭路”,暢通“微迴圈”,便利百姓出行。
還綠
“拆違還綠”
過去十年,北京市中心城區共建成334處口袋公園及小微綠地。
“拆遷建綠”
東城區東花市街道西忠實裏平房棚戶區緊鄰北京站東側,通過提升改造變成“進京第一窗”。
見景
“燕京小八景”之一“銀錠觀山”一度被積水潭醫院新街口院區新北樓遮擋。2021年,積水潭醫院新北樓“降層”,“銀錠觀山”景觀視廊重現,喚回城市記憶。
破難點
北京市連續開展兩輪“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堅持破解“難點”的問題導向,久久為功、善作善成啃下硬骨頭、贏得好口碑——
善統籌
“黨建引領、壓實責任”成為了疏整促各項工作順利推進的根基:
比如,在創建“基本無違法建設城區”專項行動中,石景山區把臨時黨支部建在現場,門頭溝區“三級聯動”加強督導,海淀區紫竹院街道實現治理基層違法建設“零衝突、零復議、零訴訟”。
善創新
動批疏解創造性嘗試“稅收推動”“減量平移”“股權收購”等多種方式,為疏解打開新局面;東城區雨兒衚同的修繕整治首次提出“申請式騰退”和“申請式改善”,為老城街區更新提供了政策支撐;豐台區北宮鎮推出宅基地建房一戶一“碼”監管制度,形成“人人都是違法建設監管員”的全民監管模式。
善宣傳
將心比心講案例、講情理成為疏整促可持續推進的內生動力:
石景山區的“老街坊文明勸導隊”,發揮“老同事、老工友、老鄰居”優勢,以“情”入戶、以“理”服人、以“法”勸拆;大興區在持續推進“無群租小區”創建工作中,進企業、進社區、進校園,引導各方合法合規出租承租和使用房屋,增強百姓的安全意識。
説重點
十年間,有太多時點值得記錄:
2014年
明確提出調整和疏解非首都功能。
2017年
《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組織開展“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2017-2020年)的實施意見》正式發佈。
2018年
首輪“回天行動計劃”開始實施,回天地區開啟蝶變重生。
2019年
原“動批”被規劃為國家級金融科技示範區核心區。
2020年
首輪“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圓滿收官,北京城市人居環境品質顯著提升。
2021年以來
以《關於“十四五”時期深化推進“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的實施意見》為綱領,疏整促專項行動踏上新征程。
回首十年,我們——
謀定了思路
“深下去、出精品、增福祉”是貫穿北京疏整促十年的主線。
深
從騰退空間到便民織補,從疏解低效産業到打造文化創意園,從環境治理到社區微更新。
精
“回天地區”治理、“勁松模式”、申請式退租……一大批精細化的治理實踐紛紛涌現,持續釋放樣本效應。
增
把發展成果最終體現到增進人民福祉上。
爬過了溝坎
推進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階段性成效——
平衡之力
堅持“遷得出去,落得下來”,一遷一落,關鍵在於制定落實好配套政策。
提質之力
堅持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拓展高品質發展新空間。
惠民之力
堅持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起了組合拳
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新的顯著成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初見成效。在此背景下,北京市繼續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組合拳,堅持積極穩妥、穩中求進,持續推進鞏固成果、減量提質、優化佈局、整促並舉、先立後破,以有力有序有效的工作助推城市品質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