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化協同揚帆數據藍海
經北京西城區發改委、張北縣政府及相關企業共同協商,張北縣引進大數據跨域通道項目協議於近日正式達成,為“中國數壩”建設再添亮眼一筆。
資訊時代,數據是舉足輕重的新型生産要素。近些年,數據驅動下的新産業、新業態不斷涌現,在促進就業、優化治理等方面都展現出不俗潛力。張北縣既毗鄰軟體技術創新主陣地北京,自身又具備優越的氣候條件、充沛的綠電能源,從而成為京津冀地域最適合發展大數據産業的地區。經過數年努力,如今不少高端人才在此集聚,前沿技術不斷落地運用,良好數據産業生態已現雛形。
張北這顆“大數據心臟”有力跳動的背後,有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更離不開協同發展的整體思維。在頂層設計上,京津冀三地政府相繼制定促進雲計算、大數據産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積極推進公共基礎資訊共建共用。從簽署《京張共建戰略性新興産業體系合作協議》,到明確將張北縣定位為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的特色功能區,都切實為相關領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而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三地更是堅持打破屏障,助力數據要素實現跨域流通。就拿此次項目來説,為促進北京大數據産業向張北縣轉移,除了在北京段和河北段全程布放大芯數光纜外,還將在張北建立數字經濟創新研究院助力當地産業轉型升級。“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協同發力,自古以農為本的小縣城實現了邁向高新産業的發展躍升。
以更大視野看,進一步激活數據産業這一池春水,還要將協同發展不斷深化。眼下,京津冀大數據産業集聚效應逐步顯現,北京張北雲計算産業基地、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等重大項目不斷釋放出發展紅利,惠及三地群眾。但仍要看到,部分地區的數據産業仍以較為低端的存儲功能為主,發展節奏較慢,亟須在産業鏈條頂部的應用、交易等環節發力。一方面,各地相關部門有責任優化營商環境以吸引全國優秀企業、人才,在技術創新上實現突破;另一方面,還是要繼續打破體制機制壁壘,推出利好政策,在保證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助力政府、企業等主體實現資源共用。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讓數據要素充分流動,讓産業活力充分激發,三地發展必將迎來更為廣闊的藍海。(鄭宇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