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天壇傢具老廠房變高精尖園區 金隅智造工場今年總産值將超20億元
在海淀西三旗地區,昔日天壇傢具工業廠房變智慧製造為特色的高精尖園區,成為全市老舊廠房騰籠換鳥的標桿。
日前從金隅集團獲悉,金隅智造工場下一步計劃在“大資訊及智慧製造”領域繼續引入優質企業,探索與海淀區共同建設智慧製造創新中心並搭建智慧硬體展示平臺,年內園區産值將超過20億元,2022年園區産值有望超過百億元。
園區助力企業“AI戰疫”
走進金隅智造工場,現代工業風格的園區內,紅外熱成像測溫機器人“把守”園區入口,行人會“偶遇”上路測試的無人配送車,園區中心廣場還設置了可語音提示並感應開門的智慧垃圾分類櫃……科技元素在園內無處不在。
金隅智造工場吸引了21家高新科技企業入駐,在園區4家“獨角獸”企業之一——雲知聲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人員正在測試一台智慧送貨機器人,點擊手機螢幕,機器人飛速趕來,自動打開艙門後就能取出一份文件。“送貨機器人的特點是可以靈活規劃路線,取貨送貨時還能上下電梯,疫情期間可以避免接觸感染風險。”雲知聲技術人員説。
智慧防疫機器人幫助社區工作者開展健康排查、通過語音就可以操作電梯、智慧語音電子病歷系統幫助醫生解放雙手……多款AI(人工智慧)防疫産品成為人工智慧展廳的“明星”展品。三款AI晶片擺在展區最顯眼的位置,這些晶片已實現規模化量産,應用在無接觸智慧聲控電梯、智慧家電等産品。
“這裡的創新氛圍很適合企業成長!園區形成了創新生態,在産業服務、政策引導和商務配套方面給了我們很大支援。”雲知聲創始人兼CEO黃偉説,園區在疫情防控各項工作上都下足了功夫,公司更從容地復工復産,投入到“AI戰疫”中。他説,疫情雖然短期內對公司部分業務有影響,但也為公司帶來新的AI應用市場空間,公司業務相比2019年仍有比較明顯的增長。
老舊廠房改造迎新生
很多人都想不到,現如今高新科技企業雲集的産業園區在4年前還是天壇傢具廠。成堆的鋸末和木塊、轟隆隆響的生産線和汗流浹背的工人是廠區日常場景。
傢具生産已經不適應北京城市發展的需要,2016年上半年,金隅集團完成了天壇傢具公司生産産能向河北大廠的整體遷移。傳統製造業退出,高新産業接棒,“智慧製造”這個詞被金隅集團工作人員越來越頻繁地提及,天壇傢具老廠房開啟騰籠換鳥的新征程。
2016年9月,金隅集團與海淀區政府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打造國際智慧製造創新中心,金隅智造工場項目落地實施,並很快被納入中關村科學城建設的重點推進項目。原有的傢具生産車間經過拆除、加固、換新等改造升級,已舊貌換新顏,“智造工場”的新名片吸引越來越多科創企業的目光。
在海淀區政府和西三旗街道的支援下,園區精心築巢引鳳來,包括雲知聲、曠視科技、百分點、G7物聯網4家“獨角獸”在內的一批優質企業陸續入駐,園區智慧製造産業集聚效應已經顯現。
全員勞動生産率提升近10倍
據北京金隅文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經理葉菲介紹,金隅智造工場致力於打造國際智慧製造創新中心和研發基地,相比較傳統傢具製造業,金隅智造工場的改造升級使全員勞動生産率提升了近10倍。
園區未來發展有了新目標,將進一步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與落地,建立傳統製造業向先進智造業轉型升級的創新機制。金隅集團還將結合園區已入駐企業的先進技術及科技資源,和海淀區共同搭建智慧硬體展示平臺,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推動區域經濟高品質發展。
預計到2022年,金隅智造工場可實現2個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平臺、3家智慧汽車及新能源領軍企業、4家智慧硬體上市企業、5家“大資訊及智慧製造”領域獨角獸企業、多條産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發展的國際化創新中心産業格局,園區産值將超過百億元。(潘福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