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興機場臨空經濟區河北部分規劃體系發佈
近日,廊坊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復了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河北部分)3個控制性詳細規劃和13個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體系”),這標誌着臨空經濟區向着大規模開工建設邁出堅實一步。
“3+13”規劃體系中,3個控制性詳細規劃包括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控制性詳細規劃;13個專項規劃包括産業發展與科技創新、綜合交通、生態建設、公共服務設施、總體城市設計等內容。規劃體系歷時1年多時間編制完成,形成了全域覆蓋、分層管理、分類指導、多規合一的高品質規劃體系。
總面積約100平方公里
規劃期限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規劃範圍包括“航空物流區”和“科技創新區”。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涉及京冀兩地,位於京津冀區域以及北京中心城區、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區的地理中心,同時位於北京南中軸延長線上。距離北京中心城區約45公里,距離北京城市副中心約55公里,距離河北雄安新區約65公里。
2020年1月,廊坊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信息公開平臺發佈了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3+13”規劃體系批前公示。公示顯示,規劃期限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規劃範圍包括臨空經濟區航空物流區廊坊片區、科技創新區(以下簡稱“航空物流區”“科技創新區”),總面積約100平方公里,其中城鎮建設區域用地面積約46.8平方公里,總居住人口約28萬人。起步區規劃範圍分為航空物流區與科技創新區起步區兩部分,總規劃用地面積約22.4平方公里,總居住人口約為17.1萬人。
規劃體系提出了“國際交往中心功能承載區、國家航空科技創新引領區、京津冀協同發展示範區”的總體發展定位,重點佈局落實國際化服務空間、創新聚落空間、生態與生活服務空間。
廊坊與大興片區“四個統一”
強化區域在交通、生態、公共服務及市政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共建共用與統籌佈局。
臨空經濟區河北廊坊片區與北京大興片區實施“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管控”。規劃方面,兩地實施規劃聯合編制、聯合審查;政策方面,統一制定土地、財稅、人才等領域便利化政策;標準方面,制定統一的技術標準體系和統一的項目和工程建設資質審核與認定標準;管控方面,共同建立與臨空經濟區建設發展相適應的精簡統一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實施統一的管控要求。
圍繞協同發展,規劃體系重點推動臨空經濟區與周邊區域在産業發展、環境營造、設施建設等方面深度融合,打造區域合作發展共同體。堅持合理分工、互補錯位,與雄安新區、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中關村、天津濱海新區等區域協同聯動發展。強化與大興片區、廊坊中心城區、永清城區、固安城區在交通、生態、公共服務及市政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共建共用與統籌佈局,實現區域一體化發展。
構建臨空指向型産業集群
將臨空經濟區建設成為國家對外開放的重要節點、“一帶一路”的重要支點。
規劃體系指出,充分發揮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綜合交通樞紐優勢,依託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河北片區)和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大興機場片區,高水準打造國際化開放平臺。將臨空經濟區建設成為國家對外開放的重要節點、“一帶一路”的重要支點,加快推進河北省對外開放體系格局的構建。發揮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通達全球的航線網路和綜合交通樞紐優勢,構建面向全球市場的臨空指向性強、航空關聯度高的高端高新産業集群。
規劃體系要求,圍繞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智慧裝備、生命健康、航空科技創新、航空物流、高端服務業,構建“1+2+3”核心産業體系,打造航空科創服務和生命健康兩大産業鏈,以及産研融合型特色創新鏈。建設三大産業功能區,承載“1+2+3”核心産業體系。根據世界級樞紐機場臨空經濟佈局特點,規劃佈局航空服務功能區、科研創新區、高端産業製造區三大産業功能區。(李如意 解麗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