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建言人才隊伍建設、科學基礎知識普及、科教深度融合——立足人才培養 建設科技強國

日期:2023-03-10 08:56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委員建言人才隊伍建設、科學基礎知識普及、科教深度融合——立足人才培養 建設科技強國

  進入新時代,中國這艘巨輪的科技創新引擎不斷升級,每一次升級都昭示着自立自強的決心: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

  如何打好科技自立自強的主動仗?此次全國兩會上,委員們不約而同聚焦人才這個科技創新的關鍵因子,為科技強國建設建言獻策。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鄧中翰對中國科技發展前景充滿信心。“科技工作者要有科技報國的胸懷和擔當。”他表示,只要科技工作者積極創業、勇於創新、眾志成城,就一定會走出中國自立自強的科技創新道路。

  在科技人才隊伍培養上,鄧中翰認為,近幾年來,國家和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專門設立了相關的産業投資基金,在資本市場開通了科創板。通過投融資和科創板,為解決科技創新的資金問題提供了助力,還讓科創板成為科技人才的“吸金石”。但也要看到我國科技人才還存在一定缺口。除了領軍人才和骨幹人才外,還缺乏通用工程技術人才。

  “儘管政府不斷出臺人才培養計劃,但人才培養需要時間,也需要全社會的通力合作。”鄧中翰建議,政府優化科技人才政策,科技企業加強行業人才培養,社會各方共同努力,打造穩定的高水準人才隊伍,為科技強國建設輸送源源不斷的人才資源。

  “加強基礎研究,歸根結底要靠高水準人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阿裏雲創始人王堅建議,加強青年人才培養,將科技創新主講臺更多地留給年輕人。

  王堅認為,雖然每一個年齡階段都有可能做出創造性工作,但年輕時精力最充沛,具有更廣闊的可能性。“不能簡單地説把年輕人作為培養對象,而是要讓他們作為主力軍、生力軍,在實踐中鍛煉。”

  “還要鼓勵更多年輕人兼具全球科學家的視野。”在王堅看來,中國有為世界科技發展作貢獻的使命。無論從科學研究本身,還是從國際交往看,早一點讓年輕人樹立為世界科技發展作貢獻的意識非常重要。

  “邏輯學是科技創新不可或缺的基石之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陳霞認為,應“從娃娃抓起”,面向全體學生推廣現代邏輯教育。“專門的邏輯課程在大中小學階段依然缺乏,應該將邏輯學作為面向全體學生的一項素質教育。”陳霞建議,小學和初中階段,讓學生能直觀上區分出有效論證和無效論證;高中階段,讓學生適當學習邏輯知識,加強寫作、表達、審辨思維能力訓練等;大學階段,要將邏輯概論設為必修的通識性課程。此外,可以參照“強基計劃”模式,單獨投放本、碩、博招生指標,加強邏輯學學科建設。

  高校、科研院所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優秀科技人才的重要主體。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航空航太大學黨委書記趙長祿認為,科教深度融合已成為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應以科教協同平臺推動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深度融合。

  趙長祿説,高校應以一流人才團隊為核心,努力實現“科”與“教”的全方位、多維度、深層次融合與協同,以學科、平臺、團隊一體化統籌推進、系統建設,不斷完善“科”的手段、築牢“教”的基礎,將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特徵,通過平臺能力的物理手段和機制保障,切實形成融合優勢。具體而言,建議充分發揮高校特色優勢,創新組織模式,突出學科牽引。以一級學科下具體學科方向為基本單元打造高校科教協同平臺,為專業教育、科技創新和人才匯聚提供共用服務硬支撐,營造有利於師生互動和科學精神培養的良好氛圍。(武紅利 宋佳音)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