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鑒宇、楊盼盼
單位:北京市農林科學院
深度調整呼吸,鼓足全身勇氣,從陡坡飛速下滑,加速,在落差100多米山地自由飛翔。
跳臺滑雪起源於挪威,第一屆冬奧會起就被列為比賽項目。
北京冬奧會將一共産生五枚金牌,包括:男子個人標準臺、男子個人大跳臺、男子團體、女子個人標準臺和新設立的混合團體。比賽在張家口賽區進行。
跳臺由助滑道、起跳區、着陸坡、停止區組成,分為標準臺和大跳臺。K點是距離分評分原點,起評分為60分,然後根據實際跳躍落點加分或減分,距離分加上飛行姿態分,出發門分值和風力補償分,就是選手最後得分。
滑雪服一般由合成纖維材料製成,厚度最大不能超過六毫米,不能薄於四毫米。規則規定,運動員滑雪服、滑雪鞋、頭盔和滑雪鏡總重量由身高、體重來決定。對應的雪板長度也有專門規定,滑雪板一般為身高乘以1.45,最寬為11.5釐米,板底有方向槽。
比賽共進行兩輪,首輪按選手世界盃積分倒序或抽籤排序出發。第二輪,按上輪比賽得分倒序出發,兩輪得分分數相加為最後得分。決定比賽成績的主要因素是滑行速度、起跳的時機、起跳的方向和選手的心理素質。
風洞實驗證明,與雪板平行相比,V型姿勢能夠減少28%的風阻,可以提供更多的升力。在飛行過程中,運動員可以靠手臂擺動控制身體平衡,落地採用類似弓箭步的雙腿微屈姿勢,能有效減少對人體強大的衝擊力。
由於跳臺助滑道的角度及起跳端的仰起角度等不同,加上氣溫、雪溫、風像、風力及雪質等自然條件的差異,跳臺滑雪比賽只有最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