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聶俊凱
單位:北京冬奧組委
滑雪大跳臺起源於挪威的兩位農民,他們在挪威的克裏斯蒂安尼亞鎮舉辦的世界首屆滑雪比賽中,為了博得眾人一笑,橫空飛越了一座大的雪臺,震驚了全世界,人們稱此為Big Air。這也就是現在大跳臺的雛形,單板跳臺則是其中之一。
大跳臺在2003年的X Games和國際雪聯單板世錦賽正式成為競技體育項目。難度成倍提高的同時,帶來更大的發揮空間。足夠的高度和速度足以讓人完成更誇張的轉體動作,想像力和創造力就在此地無限的蔓延下去。
大跳臺場地分為助滑區、起跳臺、着陸坡和終點區域四個部分。一般起跳臺高40米,雪道長138米,寬8米。運動員們從高達49米,即有16層樓高的跳臺上跳下,在空中完成一系列危險而壯觀的滑雪動作後,他們的滑行速度可以達到80公里/小時。
單板滑雪大跳臺依據四個標準打分,即難度(Difficulty)、完成度(Execution)、高度(Amplitude)、落地(Landing)。資格賽分組進行兩輪,決賽則有三輪,均取最好的兩輪成績疊加進行排名。比賽有6名打分裁判,以100分滿分制對以上四個標準進行評分,排除最高分和最低分後,計算剩餘的平均分。
2018年,作為平昌冬奧會的四個新增項目之一,單板滑雪大跳臺也具有越來越廣泛的影響力,沸雪等賽事在全球的推廣也讓越來越多的滑手加入到此項目。
大跳臺進入冬奧會對於單板滑手來説是個偉大的變革,因為它給了選手在坡面障礙技巧之外獲得參加冬奧會的機會。對於單板滑雪大跳臺項目來説,2018年是跨世紀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