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玨、宋彥明
單位:市一中院
跳臺滑雪(Ski jumping)是以滑雪板為工具,在專設的跳臺上以自身的體重通過助滑坡獲得的速度比跳躍距離和動作姿勢的一種雪上競技項目。它是滑雪運動的一個獨立分支,在國際體育分類學上被列為滑雪運動。
一、起源
跳臺滑雪起源於19世紀的挪威。
1860年,來自挪威德臘門(Drammen)地區的兩位農民,在克裏斯蒂安尼亞(Christiania)鎮舉行的首屆滑雪比賽大會上,表演了跳臺飛躍。同年,出生於挪威南部特勒馬克地區(Telemark)摩耶達爾村(Mogedal)的桑德拉·諾德海姆(Sanddla nordheim)曾不拿雪杖跳過30余米。這個紀錄一直保持了30餘年。他因發明滑雪板固定器而被譽為滑雪運動的奠基人。
二、發展歷史
1924年,跳臺滑雪被列為冬奧會項目。
1925年,世界錦標賽開始舉辦該項目,當時稱之為國際滑雪聯合會跳臺滑雪賽。
1976年,國際滑雪聯合會決定將標準坡度和大坡度分別由K70和K90改為K90和K120。
1982年,隨着跳臺滑雪的普及,國際滑雪聯合會決定增設團體賽。同年,吉林市成立了跳臺滑雪隊,並派出教練員和運動員赴日本訓練。
1984年,中國國內舉行了首次跳臺滑雪比賽。此後,跳臺滑雪被列入冬季全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
三、硬體要求
(一)裝備要求
跳臺雪板、跳臺固定器、跳臺連身服、跳臺鞋、跳臺頭盔、跳臺手套、跳颱風鏡。
(二)場地要求
跳臺滑雪場地包括跳臺、裁判塔和教練員臺。冬奧會和世界錦標賽還應備有電梯和供運動員使用的暖房。跳臺可以就山形修建,也可以用建築材料架設。跳臺滑雪線路由助滑道、着陸坡和停止區組成。助滑道包括出發區段、斜直線區段、過渡曲線區段以及起跳臺。其寬度不得少於2.5米。兩側須設有界墻。
四、跳臺滑雪混合團體比賽規則
滑雪者兩腳各綁一塊專用的雪板,板長2.30-2.70米,寬11.5釐米,板底有3-5條方向槽。比賽時運動員不用雪杖,不借助任何外力,以自身體重從起滑臺起滑,經助滑道獲得110公里/小時的高速度,於台端飛後,身體前傾和滑雪板成銳角,兩臂緊貼體側,沿自然拋物線在空中滑翔,在着陸坡着陸後繼續自然滑行到停止區,然後根據從台端到着陸坡的飛行距離和動作姿勢評分。
參加跳臺滑雪混合團體的隊伍,每隊是由2男2女組成,每個隊四名選手合計得分計算總分,跳臺滑雪的得分由距離分、姿勢分、助滑分、風速分四個部分構成。排在前八名的隊伍才能參加第二輪比賽,第二輪比賽的出發順序和單人比賽相同,按照成績從低到高,最終總得分最高的隊伍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