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戰旗美如畫——8位閱兵擎旗手講述戰旗背後的故事

日期:2025-08-29 10:12    來源:新華社

分享:
字號:        

戰旗方隊擎旗手在進行排面合練(8月14日攝)。

戰旗方隊擎旗手在進行排面合練(8月14日攝)。新華社發(王煥斌 攝)

  28歲的陳卓,立得像一棵松,目光緊緊注視着前方,身上的軍裝早已被汗水浸透。

  近日,新華社記者走進閱兵集訓點,採訪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活動的8位戰旗方隊擎旗手,聽他們講述戰旗背後的故事。

  閱兵活動當天,第82集團軍某旅二級上士陳卓將手擎“勢如破竹”戰旗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祖國和人民檢閱。

  “這是英雄的旗幟,勝利的旗幟,不朽的旗幟。”參加任務以來,陳卓深知戰旗的分量,充分發揮自身訓練突出的優勢,擔任了排面的副教練員。

  百團大戰中,陳卓所在部隊的前身連續攻克多個日軍據點,被授予“勢如破竹”戰旗。

  同樣在百團大戰中一戰成名的,還有“白刃格鬥英雄連”。

  “百團大戰大落坡反擊戰中,先輩們與敵人展開殘酷的白刃戰。連隊被授予‘白刃格鬥英雄連’榮譽稱號。”來自第75集團軍的下士楊明興説。

  訓練中,身為擎旗手的他始終向先輩們看齊,站排頭、作表率、當標桿。

  在人民軍隊序列中,像“白刃格鬥英雄連”這樣的抗戰英雄群體有很多。王宸一所在的第82集團軍某旅“劉老莊連”也是其中之一。

  1943年3月18日,新四軍三師七旅十九團二營四連82名官兵,與千余名日偽軍展開殊死搏鬥,全部壯烈犧牲。連隊被命名為“劉老莊連”。

  被確定為擎旗手後,副連長王宸一深感責任重大。他説:“要對得起82位先烈用生命換來的榮譽。”

  與王宸一有相同感受的,還有“狼牙山五壯士連”擎旗手郭海洋。

  “視死如歸、寧死不屈,這是先輩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第74集團軍某旅排長郭海洋身上有一股拼勁、狠勁。

  1941年秋,晉察冀軍區一分區一團七連六班班長馬寶玉帶領胡福才、胡德林、葛振林、宋學義4名戰士,在彈藥用盡的情況下,寧死不屈,英勇跳崖。從此,連隊被稱為“狼牙山五壯士連”,六班被稱為“狼牙山五壯士班”。

  同樣是排長,同樣是擎旗手,第83集團軍某旅排長尤樹鵬,擎的英雄旗幟是“楊靖宇支隊”。

  1940年2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楊靖宇領導抗日武裝,戰鬥到最後一刻。犧牲時,他的胃裏全是枯草、樹皮、棉絮,沒有一粒糧食。

  這是“楊靖宇支隊”第一次參加閱兵。訓練場上,尤樹鵬總用楊靖宇的事跡激勵自己,他希望把最佳的精神狀態展示給祖國和人民。

  武警第一機動總隊某支隊排長宋巧玉,將擎“血戰磨河灘鋼鐵連”戰旗光榮受閱。

  1940年,晉察冀軍區第五團一連官兵與數倍於己的日軍進行血戰,全連145人僅生還17人,為主力部隊實現作戰意圖創造了條件。連隊被授予“血戰磨河灘鋼鐵連”稱號。

  “傳承偉大抗戰精神,不是喊出來的,而是要靠在艱苦訓練中提高打贏本領。”偵察兵出身的宋巧玉,在頭盔裏寫下“勇士必勝”四個字激勵自己。

  第71集團軍某旅二級上士王宇韜,是“黃崖洞保衛戰英雄團”擎旗手。

  “我們的先輩創造了以少勝多的光輝戰例。”王宇韜説。1941年11月,他所在旅前身部隊在黃崖洞保衛戰中與日軍血戰8晝夜,取得敵我雙方傷亡比6:1的輝煌戰果,被授予“黃崖洞保衛戰英雄團”榮譽稱號。

  李港,“平型關戰鬥模範連”擎旗手,駐香港部隊某旅二級上士。

  平型關戰鬥中,李港所在連隊前身在不到20分鐘的戰鬥中殲敵100餘人,炸毀敵汽車20余輛,被授予“平型關戰鬥模範連”戰旗。

  “第一次擎起這面戰旗時,我心中無比激動,渾身充滿力量。”訓練中,28歲的李港當先鋒、作表率,以自身模範行動感染着身邊戰友。

  戰旗獵獵,誓言錚錚。“請先烈們放心,你們用生命守護的旗幟,我們誓讓它永遠鮮紅,你們未竟的事業,由我們來擔當。”擎旗手們堅毅的目光和挺拔的身姿,成為訓練場上的獨特風景。(梅世雄 王慧

戰旗方隊擎旗手在進行排面合練(8月14日攝)。

戰旗方隊擎旗手在進行排面合練(8月14日攝)。新華社發(王煥斌 攝)

戰旗方隊擎旗手在進行軍姿站立訓練(8月20日攝)。

戰旗方隊擎旗手在進行軍姿站立訓練(8月20日攝)。新華社發(孔令洋 攝)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