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區亦莊鎮垃圾分類連上“城市大腦”

日期:2020-12-24 09:21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大興區亦莊鎮的19個社區,總計54個自然小區,目前實現了垃圾分類全覆蓋。鎮政府還“向前一步”,自主研發微信小程式,並對接上鎮綜治網格指揮中心大數據平臺“城市大腦”,不僅可視化、數據化呈現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情況,還能對全鎮202個投放點位實行24小時監控。

  鹿海園三里小區,是2020年本市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亦莊鎮黨委書記靳璐説,亦莊鎮其餘53個小區,都將按鹿海園三里的標準要求開展垃圾分類工作,爭創更多示範小區。

  在亦莊鎮的202個投放點位,每天早7點至9點、晚6點至8點,都會有垃圾分類指導員、在職黨員在桶前值守,用微信小程式“亦分類”掃描居民手中的專屬垃圾分類二維碼卡片。居民完成投放的同時,積分也會同步到居民手中“亦分類”小程式和亦莊鎮垃圾分類管理系統中。亦莊鎮垃圾分類專班負責人李牧説,“亦分類”小程式可實時分析住戶垃圾分類積分的結果,對積分較少的居民,有針對性開展線上線下結合的一對一入戶指導。

  “有天中午,我着急出去,沒來得及‘破袋’就投放了垃圾,當天下午,指導員陳師傅就在小程式上告知我了。”一位居民紅着臉説,從此她便養成了“破袋投放”的好習慣。

  中午沒有人在桶前值守,指導員是怎麼知道有人違規的?秘密就在於亦莊鎮在202個投放點位安裝的視頻監控設備,其信號實時傳輸到“城市大腦”,發現哪位居民分類不規範,馬上聯繫社區和指導員,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提供指導,提高垃圾分類宣傳的針對性。

  此外,如果“城市大腦”坐席人員發現垃圾桶滿冒、桶開蓋、桶邊不潔、無人值守等問題,也能第一時間聯繫到相應物業負責人、垃圾分類指導員進行處理。李牧説,垃圾分類智慧管理平臺為分類的科學、決策的創新提供有效支撐,避免了值守人員重復操作,實現了垃圾分類實時精準管理。(陳強)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