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2025賽季中國男子三人籃球超級聯賽(簡稱“超三聯賽”)總決賽在通州宋莊落下戰幕,來自大江南北的12支隊伍在“藝術家夢工廠”激烈角逐。這不僅是一場體育盛宴,更是宋莊藝術區一次主動的“破圈”實踐。
作為國內最高水準的三人籃球賽事,“超三聯賽”為何選擇落戶藝術氛圍濃厚的宋莊?而擁有七千多位藝術創作者的宋莊,又能從這場充滿對抗與激情的體育賽事中獲得什麼?
上周末,走進宋莊,在籃球比賽的吶喊聲與藝術市集的靜謐之間尋找答案。隨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快速發展,這座藝術創意小鎮正主動跳出“舒適圈”,通過文體商旅深度融合,實現從“藝術圈”向更廣闊“生活圈”的破圈發展。

藝術展覽吸引不少游客。(白繼開 攝)

“超三聯賽”球員正在對抗。(安旭東 攝)

宋莊春風在書店內,貓咪很悠閒。受訪者供圖

宋莊美育空間吸引不少家庭。(白繼開 攝)
頂級籃球賽開進藝術市集
宋莊藝術大道東側,與一眾大型戶外雕塑對望的是宋莊藝術市集。平時這裡節奏很慢,沒有哪位攤主會拉高嗓門叫賣,游客也是信步閒逛,沉浸在藝術氛圍中。然而,上周五中午,動感音樂、裁判哨音,還有球鞋摩擦地板的聲音,打破了往日的寧靜。
“超三聯賽”來了!一位賣畫材的攤主,用毛氈把攤位蓋上,留下一塊“有事請電聯”的牌子,樂呵呵地往賽場那邊走去。即便不買票,隔着圍欄,也能看到場上的一切。這位攤主已經50多歲,不太懂球,但或許是被現場氣氛感染了,只要精彩瞬間出現,他還是會跟着觀眾一起鼓掌叫好。站在他旁邊,看著藝術與體育的碰撞,想起一句話:對待外來客和外來事物,宋莊人始終是一種尊重、熱情、包容的心態。説這話的,是已經安居宋莊10多年的瑞典雕塑家漢森。
眼前的籃球場,被巧妙“嵌入”了藝術區。從藝術市集到球場入口,不足百米,沿途擺放着幾十個展示櫥窗,裏面除了藝術家畫作,還有球員海報。球場是在藝術市集的大院裏臨時搭建起來的,帶有很高的遮陽篷,置身其中,並沒有室內場館的憋悶感,與場地一墻之隔就是大片樹林。球場旁的一間大房子裏,懸挂着大量藝術球衣,這是宋莊企業辰園攜手新聯會、雕塑協會、陶瓷協會、新國潮協會、藝培協會,組織藝術創作者為“超三聯賽”準備的文創。
“超三聯賽”總決賽為什麼要在這兒舉辦?宋莊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鵬表示,這是一次“體育+”戰略的前瞻性實踐。過去,體育賽事大多都落地於常規商業綜合體或體育場館,背後的邏輯是“體育+商業”的物理疊加——依託人流帶動即時消費,模式直接,但業態相對單一,文化內涵有限。而宋莊作為藝術創作的高地,可以提供獨一無二的“文化土壤”。這裡深厚的藝術積澱、活躍的創意生態,能夠為體育賽事注入無可替代的“文化靈魂”。
“籃球賽也是一件藝術作品”
上周五下午3點,浙江德清普徠隊迎來總決賽階段的首場比賽,隊員黃旭發揮出色,獨得9分帶隊取勝。頭一天,黃旭跟隊友在宋莊逛了逛,“確實感覺這裡很獨特,藝術氛圍很濃,店舖裏的畫,五顏六色很漂亮。藝術區裏的樹也很多,空氣很清新。”他笑着説,在這兒打球,沒那麼緊張。
在觀眾席見到了老朋友——已經安家宋莊多年的蒙古族藝術家圖力根。上次見他,是在不久前的“莊BA”賽事籃球場。“莊BA”是宋莊本土籃球聯賽,參賽球員中有上百位藝術家,所有球隊都以國內外已故知名藝術家來命名,總冠軍球隊獎品是字畫、書法作品……歷經5年發展,“莊BA”或許已成為全國最具藝術氣息的籃球聯賽。
上周末,“超三聯賽”激戰正酣,兩個街區之外,第五屆“莊BA”總決賽階段比賽也展開角逐。在“莊BA”聯賽組委會成員、畫家陳德彪看來,邀請孩子們來籃球場作畫的“神筆馬良”環節,常常令他感動,“這或許會給孩子的心裏埋下了一顆藝術種子,在宋莊這個地方,這顆種子能夠接受大量陽光、雨露。”他説,希望借“體育美學”凸顯藝術小鎮的特色與活力。
畫家楊小鋼3年前搬來宋莊,“莊BA”是他愛上這裡的原因之一。已經60多歲的畫家田萌是“莊BA”的鐵桿粉絲,他更喜歡觀察場下老百姓的動作神態,“藝術嘛,就該走進大眾。這個籃球賽,也是一件藝術作品。”
體育與藝術的跨界實驗
“籃球運動蘊含的拼搏、團隊與創造精神,與宋莊藝術生態開放、包容、創新的內核高度契合。”李鵬表示,“超三聯賽”落戶宋莊,不只是一次賽事,更是一場體育與藝術“雙向奔赴”的跨界實驗。通過推進文體商旅融合,宋莊旨在成為城市副中心一個可觀看、可體驗、可消費的都市文旅新高地。
走出賽場,打開社交軟體,會找到大量關於宋莊“藝術生活”的分享。已經在宋莊住了10年的畫家樊華説,近幾年宋莊的藝術空間、藝術業態越來越多,“新玩法”層出不窮。在她眼裏,車水馬龍的徐宋路,就像一扇門,過去畫家走進這裡買畫材,現在即便不搞藝術的游客走進去,也能輕鬆擁抱適合自己的“藝術生活”。
徐宋路東側,國防藝術區裏有一家開了10多年的向村陶藝咖啡館,養着綠植、擺着手工製作的杯子,顧客走進屋,可以隨意挑選,再悠閒地來杯手衝咖啡。咖啡館的老闆周相春是一位愛咖啡的陶藝藝術家,在宋莊,他成功把這兩樣東西巧妙結合。“所以我們常説,宋莊是夢工廠。”店員説。
徐宋路東側,沿着衚同走進小堡村,一家名為“老郝先生”的飯館並不起眼,門口連停車的空間都沒有。酒香不怕巷子深?還真不怕。健談、愛交朋友的店主老郝做得一手好菜,店裏挂着上百幅油畫,每一件背後都有關於宋莊的故事,這讓他收穫了大量“回頭客”。
票根連結藝術區特色小店
青年畫家李寶齡住順義,在海淀教孩子們畫畫,但只要有空,她總要來宋莊轉一轉。不僅是因為這兒住了很多好朋友,更重要的是,她覺得逛宋莊就像“尋寶”,不僅有驚喜,更充滿了松弛感。
就拿上周五來説,李寶齡和朋友又一次走進小堡村。在某個不知名的小衚同裏有家特色小店,如果光看名字:五花商店,很多人絕不會想到,這是一家麵包店。95後店主耿佳鑠説,因為揉動起來的麵糰很像五花肉,所以自己給麵包店起名時“任性了一把”。
從經營效果上看,小堡村足以安放這份“任性”。開業2年多,靠着網上宣傳、口口相傳,小店已經收穫一批粉絲,常有年輕人從市裏專程過來。2026年,耿佳鑠的特色小吃店也要開在小堡村。
“相比城市,宋莊有更多松弛感。”採訪中,常有藝術家、游客、店主這樣説。這份“松弛感”藏在哪兒?不妨在宋莊多轉轉。走進千貓會,仿佛進入了一個粉色的夢幻世界,雙眼接收着無數可愛元素;再走進春風在書店,鼻腔裏充盈着咖啡香,眼前的畫面是一排排書架,如果再看看地板,定會發現有胖貓在酣睡。
很多特色小店,也都和“超三聯賽”有聯繫。觀眾持比賽票根,可以享受宋莊40余家特色商戶提供的專屬福利。宋莊鎮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體育等特色活動成為連接大眾與藝術的橋梁,讓更多人深度體驗宋莊獨特的藝術氛圍與創新能量。
手記
讓藝術“活”在生活裏
在宋莊蹲點採訪的日子裏,最動人的不是“超三聯賽”的激烈對抗,也不是藝術市集的精緻展品,而是兩種看似無關的元素——體育生的熱血與藝術生的沉靜,在此處碰撞出的“生活感”。
畫材攤主放下生意追着看球,不懂戰術卻為精彩進球鼓掌;藝術家在“莊BA”賽場邊細心觀察,準備把觀眾的笑容畫進作品;創業者用“五花商店”任性命名,讓麵包香裏飄着藝術的松弛……這些細節藏着宋莊跳出“藝術舒適圈”的密碼:它不把藝術困在展廳裏,而是讓其融入籃球賽的吶喊、咖啡館的手衝香、衚同小店的煙火氣中。
當體育成為連接藝術與大眾的橋梁,當“松弛感”吸引年輕人紮根,宋莊證明:文化、藝術産業的潛力從不在孤芳自賞裏,而在讓每個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遇見美、感受美。這不僅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文體商旅融合的生動實踐,也為更多特色小鎮提供了啟示:讓文化“活”在生活裏,才能釋放持久而真實的吸引力。(陳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