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兒是風景也是財富 “賞花+”激活副中心春季文旅消費

日期:2025-03-24 09:30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天氣漸暖,京城春意盎然。上周四是春分節氣,北京城市副中心所在地通州啟動第七屆“大運河春花兒”即時創意影像大賽。通州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借助一張張美圖,激發群眾踏春出游、賞花看景的意願,催生火熱的“賞花經濟”。

  “賞花經濟”始於花,又不局限於花。連日來,在副中心一線採訪發現,不論是大運河畔的餐廳、民宿、露營地,還是種業園區裏的植物園,都在聚焦“賞花+”創新玩法,努力激活春日消費的“一池春水”,讓“賞花經濟”花期持久。

大運河畔,山桃花花瓣隨風而動,美不勝收。

大運河畔,山桃花花瓣隨風而動,美不勝收。(閻建慶 攝

西集鎮老莊戶村運河仙草樂園(資料圖)。

西集鎮老莊戶村運河仙草樂園(資料圖)。(白繼開 攝

小朋友奔跑在花叢中(資料圖)。

小朋友奔跑在花叢中(資料圖)。(龔雪東 攝

  賞花+餐飲

  玉蘭花開帶熱大運河畔西餐廳

  對於“老通州”來説,西海子公園裏的花開了,大運河就迎來了一年裏最美的季節。這幾天,攝影師黎振平幾乎每天都要到河邊逛幾圈,“玉蘭、山桃、迎春花打頭陣,然後是海棠、丁香……怎麼拍都好看。”

  都説“年年歲歲花相似”,但在黎振平的鏡頭裏,副中心每一年的賞花季都有新看點——2025年,西海子公園裏燃燈塔、大成殿周邊的10多株玉蘭樹“火”了,即便是工作日,前來賞花的游人也絡繹不絕,甚至還有年輕人穿着漢服來拍美圖。

  “在網上看到這張照片,心裏就‘種草’了,迫不及待來拍同款照片。”一位20多歲的游客展示美圖,開滿粉白花朵的玉蘭樹亭亭玉立,燃燈塔、大成殿古香古色、紅墻灰瓦、飛檐鬥拱,好一幅絕美的中國畫!

  再跟幾位賞花的年輕人聊聊,西海子公園玉蘭“火”了的原因逐漸清晰起來——這兒通地鐵,不光花朵拍起來好看,還有“五河交匯”美景,公園所在的大運河文化旅游景區餐飲配套也不錯,火鍋、咖啡、西餐……全是年輕人喜歡的品類,店舖裝修也很有情調。

  “玉蘭開花以後,客流量明顯上升,每天光牛肉漢堡就能賣幾十個。”倪先生是大運河文化旅游景區二號碼頭一家西餐廳的主理人,據他觀察,最近來就餐的顧客中,至少有三成帶着相機,等餐的時候,一直在津津有味地選照片。

  幾年前,倪先生選擇在大運河邊投資開店,不僅看中了遊船碼頭的客流量,更想營造“運河慢生活”。上周五,有一對來河邊賞花拍照的情侶,在餐廳吃過午飯,端着咖啡來到室外露臺,待了整整一下午,直到夕陽灑到波光粼粼的河面上……“等過兩天運河遊船開航了,餐廳的客流量肯定還得增長。”倪先生説。

  賞花+旅游

  櫻桃小鎮“以花為媒”發展文旅

  2025年副中心的賞花季,有新變化的不止西海子公園裏的玉蘭。

  千年大運河在西集鎮沙古堆村外拐出一道緩緩的彎。得天獨厚的水土條件,讓市級美麗休閒鄉村沙古堆村有了“京郊櫻桃第一村”的金名片。

  “我們已經做好準備迎接今年的第一個客流高峰。”經營民宿的村民曹艷紅説,雖然西集萬畝櫻桃要等下個月才能開花,但已有不少老顧客預訂了“賞花期民宿”。她講了個故事——很多年前,家人正在櫻桃園裏忙,幾位城裏來的游客非要買幾枝櫻桃花,家人一口回絕,5月底就結果了,哪能賣花呢?“現在想想,當時真夠軸的,不光櫻桃能賣錢,花也是財富啊。”

  作為本市知名的櫻桃小鎮,西集鎮曾經的旅游旺季是5月底至6月底的櫻桃採摘季。最近幾年情況變了,西集賞花季的游客量迅速攀升,每天至少上千人。除了曹艷紅,老莊戶村的村民馬淼也看到了變化,果斷回鄉投資,準備“以花為媒”發展家鄉文旅産業——她創辦的“馬捌家運河仙草樂園”露營基地即將在2025年賞花季亮相。

  2023年,北京市、通州區相繼發佈了規範引導帳篷露營地發展的意見,馬淼發現了新機遇:依託大運河畔優良的生態優勢,結合西集集體林場的林下資源,“櫻桃+露營”是發展文旅的好選擇。“露營基地既可以合理利用本地的優勢資源,還可以讓賞花、採摘的客人留下來,大家有了好體驗,口口相傳拓展新的客源,讓西集的知名度越來越高。”馬淼説。

  賞花+種業

  “老花匠”有了增收新嘗試

  位於通州於家務國際種業園區的花仙子萬花園有上百畝花海。眼下,花還沒開,看不出什麼景,可只需再等1個多月,虞美人、矢車菊、萬壽菊等30多個品種就開始爭奇鬥艷,那場面美不勝收。

  “我最喜歡春天,站在花海中,微風拂面……”這個園子的負責人叫曹玉美,今年57歲,她説自己是位“老花匠”,因為出生在京城花木的重要供應地——豐臺草橋,耳濡目染之下,6歲就開始學着養花,31歲創辦的花卉基地在2011年搬到了於家務國際種業園區,佔地大約500畝。

  當年,花仙子萬花園是於家務國際種業園區簽約的第一家企業。“我們的花海,不僅有高顏值,還有高産值。”曹玉美説,園區除了賣成品花卉,還培育了上百種花卉種子,最高的時候,每年銷售額有幾千萬元。

  2023年開始,藉&上百畝花海積攢下的人氣,園子引入了研學課程,第一年就接待了近2萬名師生,海淀、朝陽、東城、西城的都有。孩子們來了,不光看花,還可以製作香囊,用板藍根體驗蠟染。2025年4月,園子已經排上了半個月的研學課。

  2025年,“老花匠”還有了增收新嘗試。“我們正在用種花的經驗種菜,培育一批適合在辦公室、家庭環境生長的品種。”曹玉美説,作為首個被正式授牌的北京市農作物品種科普宣教基地,花仙子萬花園正在把家庭園藝理念帶進更多市民的生活中。

  於家務本地村民朱德順,在花仙子萬花園當花匠已經12年。雖然天天干農活,但看面相,朱師傅也就50齣頭。“實際上,我今年63了,大孫子都要上高中嘍。”他笑着説,很多人都誇他顯年輕,興許是因為“每天跟花打交道,心情好”。(陳強)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