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引入新思路 “小哪吒”耍起通州功夫

日期:2025-02-25 09:42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高士忠正在指導學生們學習陸辛莊少林武術。

高士忠正在指導學生們學習陸辛莊少林武術。(劉淑玲 攝

武術隊的學生們正在張家灣鎮的通運橋旁表演。

武術隊的學生們正在張家灣鎮的通運橋旁表演。張家灣鎮供圖

  最近,一則小視頻在通州火了:一群十二三歲的少男少女打扮成哪吒模樣,學着《哪吒之魔童鬧海》裏的小哪吒表演,外擺連腿、裏合腿、前掃堂腿、朝天蹬……動作有模有樣。視頻裏表演的正是通州區級非遺——陸辛莊少林武術,至今已經傳承300餘年。

  “武林高手”藏在鄉間

  走進位於張家灣鎮陸辛莊村的武館,寬敞明亮的訓練室裏,孩子們的“嘿哈”聲此起彼伏,他們身着寬鬆的運動服,練着劈叉、扔腿、擺腿、旋風腳等動作。年逾古稀的陸辛莊少林武術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高士忠,一邊給孩子們指導動作要領,一邊給他們加油鼓勁兒。

  武館裏“寶貝”也不少。正對面的墻邊擺放着各式各樣的兵器,陸辛莊少林武術中涉及的紅纓槍、朴刀、青龍偃月刀、長棍等放在最顯眼的位置,別看兵器大而沉,孩子們拿在手裏照樣能舞得有模有樣。

  “我給孩子們教的是正宗的少林武術,比如十八趟羅漢拳、十二趟潭腳、青龍偃月刀等等技法,這些都是從我父親那裏傳承而來的,我打小兒就在練了。”高士忠很是自信。

  1986年,陸辛莊村被命名為“武術之鄉”。“這一名號今天説來依舊當之無愧。我們2017年在村裏建起了首家武館,村裏娃大多成了我們的學生,現在已經有近40人了。”高士忠興奮地打開了話匣子,“其中不乏出類拔萃的學生,我們選出6名,趁着這次‘哪吒熱’,特地編排了一套動作,模倣哪吒做表演動作,表演地點就選在了張家灣鎮的地標通運古橋上。”

  村辦武館帶動武術熱度

  陸辛莊少林武術,自明末清初至今,已傳承300多年。據史料記載,最初是山東“鐵槍將”季潮偕妻辛氏及弟子季三勝落腳該村,繼而將技藝流傳下來。

  “在我的記憶裏,能追溯到的最早故事是關於我太爺爺的。他是個農民,農忙時幹農活,農閒時就練武術,一天都不落下。”高士忠談起自家的武術歷史,不過更多記憶還是和父親高永堂有關。高永堂的曾祖父高洪、祖父高萬伶、父親高術都曾當過本村少林武術的教頭。高永堂的四個兒子、兩個女兒也都身手不凡,就連他的小孫子高紹軒拿起大刀也能耍得虎虎生風。

  為了讓後人不忘本,2002年高永堂把畢生所練的武術套路用毛筆手寫成了一本“武功秘籍”,名字叫《陸辛莊簡史武術紀錄》。在高永堂的努力下,2007年陸辛莊少林武術被列為通州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

  “後來90歲高齡的父親去世了,我選擇將這一寶貴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下來。”高士忠説。然而,和很多非遺代表性項目一樣,陸辛莊少林武術因為練習的人越來越少,也曾面臨失傳的風險。轉折出現在2017年,張家灣鎮政府為高士忠引薦了一名習武的年輕人盧永超,兩人初次相見,相談甚歡,很快成了忘年交,高士忠便向小盧説出了心中的想法:“要不要來我們村開一家武館?&&帶動村子的武術熱度。”兩人一拍即合,沒多久新武館便辦起來了,小盧也成了高士忠的愛徒,並將師父一身的功夫傳承了下來。

  功夫傳承也要講好故事

  陸辛莊少林武術打山東來,盧永超也是土生土長的山東人,打小習武,“80”後的他還有管理武館的天賦。

  “其實,傳統武術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傳承和發揚,對此我思考了很多年。要跟時代接軌,我們就應該講好陸辛莊少林武術的故事,再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去弘揚。”在陸辛莊村經營武館7年的盧永超逐漸找到了新思路。

  最近,盧永超正在籌劃編排一齣小舞臺劇,將陸辛莊少林武術的歷史故事充分挖潛、融入劇中。“我們現有的舞台資源已經很豐富了,每年都有各種各樣的機會走出去,小到節日活動,大到國家級賽事、大型媒體節目,這些大大小小的舞臺我們應當好好珍惜。舞臺劇故事性很強,好的故事可以讓觀眾牢牢記住,我所希望的就是讓觀眾重新認識陸辛莊的傳統武術文化。”

  新媒體平臺也是重要的抓手,盧永超這次跟着師父編排“哪吒短視頻”就是一次嘗試,“效果不錯,家長、村民、孩子們看了,會對學武術更支援。”(張佳琪)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