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質展覽開到家門口 步行兩公里 邂逅“三星堆”

日期:2024-07-12 09:26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臨河裏街道組織居民參觀三星堆展覽。通州區臨河裏街道供圖

臨河裏街道組織居民參觀三星堆展覽。通州區臨河裏街道供圖

大運河博物館的三星堆展覽吸引了大量參觀者。

大運河博物館的三星堆展覽吸引了大量參觀者。(常鳴 攝

  6月底,“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與金沙”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開展。展覽一亮相即成文博界頂流,參觀者絡繹不絕。家住通州區臨河裏街道的郝彥敏阿姨與頂流“相遇”,只步行了大約2公里的路程。

  從朗芳園小區出家門,郝阿姨一路健步如飛,成為了當日小區觀展居民隊伍的“排頭兵”。“心情太激動了!別看我今年已經66歲,學習的心氣兒足着呢。只要有新展覽到家門口,我就會毫不猶豫地背上小書包出發,更別説這次是大名鼎鼎的三星堆展覽了!”

  抵達大運河博物館門口是上午10點。由於周中的緣故,當天排的隊伍並不長,僅10來分鐘郝阿姨便和夥伴們就進入展廳之中。

  一切都是金色與深綠色的交織,充滿古蜀文明的神秘氛圍。高鼻闊目、大小各異的青銅人頭像,象徵太陽神崇拜的青銅太陽形器等各種展品仿佛打開了“時空之門”。在世界現存最高、最完整的青銅大立人像前,郝阿姨佇立良久。“之前在網上已經看到過它無數次,但真正來到現場欣賞這件鎮館之寶,仍覺得很震撼。它的高大很有衝擊力,似乎在抱握着的某種東西也讓人産生無限遐想,還有照片裏察覺不到的那些細節,也讓我琢磨了好久。戴冠縱目青銅面具、金面具青銅人頭像等,我都挨個兒打了卡。古蜀文明那種超前的神秘、各種各樣的歷史故事,太讓我着迷了。”

  幾天前,郝阿姨收到了小區組織居民參觀三星堆專題展的活動通知,興奮之餘,她立刻開始做攻略,看古蜀文明的資料,看相關的短視頻、紀錄片,就是為了到現場的這一刻能有更深的體會。

  如今,包括臨河裏街道在內,不少通州街道鄉鎮的居民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和三大文化建築做鄰居,居民受文化熏陶已經是件家常事兒了。但在十幾年前,“看展覽”“感受藝術氛圍”對絕大部分通州居民來説,還是有些“奢侈”,畢竟很多高規格、高品質的展覽都集中在中心城區舉辦,去一趟可太遠了。隨着2023年底北京大運河博物館正式開館,通州居民“近水樓臺先得月”,在家門口看上了精品大展。

  對於郝彥敏來説,參觀大運河博物館,還有一縷鄉愁滋味。“我家的老宅子,沒拆之前,就在城市綠心森林公園這片,和大運河博物館挨得可近了。”

  時光倒流至42年前,郝彥敏從河北保定嫁到了當時的通縣永順鎮小聖廟村,成為一名種植戶。年輕時種西瓜,上歲數了改種葡萄,直到2017年拆遷之前,一家人還在經營杏樹園子,勤勤懇懇和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拆遷後,老宅子的地兒建成了城市綠心森林公園,我們搬進樓房,正巧就在綠心公園隔壁。”打那時起,郝阿姨不用再種地,月月能領退休金,也有了大把的時間享受生活。

  “我年輕時當過教師,那時候就開始喜歡各種文化活動。這幾年有時間了,我最常去的就是韓美林藝術館、通州區博物館和大運河博物館,奧運主題的、大運河主題的、陶瓷主題的,還有來自各省的文化展覽,只要有空我都會去。”去年底,三大文化建築正式對外迎客,讓郝阿姨更加着迷,“有一陣兒,我和鄰居幾乎是天天去,看文化表演、探文化展覽,都快忙不過來了。”

  “這次來大運河博物館看三星堆展覽,我有了整體的了解,但回家之後又萌生了不少對古蜀文明的新疑問,過些日子還準備再去一趟,去展覽現場尋找答案。”郝阿姨説。(張佳琪)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