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京郊農業鎮變身生態演藝小鎮——文化活水聚臺湖

日期:2022-02-24 09:52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從京郊農業鎮變身生態演藝小鎮——文化活水聚臺湖

“臺湖星期音樂會”之燭光音樂會。

“臺湖星期音樂會”之燭光音樂會。

  古時,蕭太后河南側地勢低窪,聚水成湖,臺湖因此得名。千年後,曾經的湖水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文化活水匯聚於此。如今,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亮相成為臺湖文化新地標,郎朗、曹衛東、陳敏正等文化名人入駐創作,讓這座京郊寧靜的農業小鎮奏響悠揚的文化新樂章。

  國字“招牌”帶動演藝發展

  室外大雪紛飛,室內奏響燭光音樂會。農曆虎年元宵節前夕,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品牌節目“臺湖星期音樂會”如期上演,開啟了全年公益演出的序幕,很多市民驅車一個多小時從海淀、石景山等地趕來,只為感受音樂的魅力。

  “臺湖星期音樂會”只是品牌欄目之一,在大劇院臺湖舞美中心,臺湖國際舞美論壇、“臺湖爵士音樂節”“臺湖演藝藝術周”“臺湖暑期兒童藝術演出季”等紛紛落地開花,産生了廣泛影響力。自2018年9月開放以來,臺湖舞美藝術中心共完成演出近180場,近兩萬名演職人員到中心進行排演,超7萬名觀眾到劇場觀看演出。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已成為臺湖演藝小鎮的“招牌”,頭部帶動效應充分顯現。

  “臺湖舞美藝術中心作為國內外表演藝術領域綜合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藝術生産鏈條保障平臺,得到了國際同行的一致認可,並且持續在臺湖演藝小鎮建設中發揮龍頭示範帶動作用,助力城市副中心文化建設。”國家大劇院副院長李志祥説。

  2021年8月,郎朗工作室在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正式成立,臺湖迎來國際級鋼琴大師在此開展藝術創作。“期待未來能邀請更多國際音樂大師來到這裡交流,以臺湖演藝小鎮為橋梁,打造國內外音樂藝術交流的平臺。”郎朗説。

  為確保演藝小鎮建設風格、品質和特色,臺湖鎮搭建了臺湖演藝小鎮共治共建共用平臺——臺湖演藝小鎮藝委會。“按照‘特而精、小而美、活而新’的發展定位,藝委會對小鎮規劃設計、業態發展方向、演藝活動內容等提供專業意見,篩選高品質産業進駐小鎮。”臺湖鎮副鎮長韓志傑介紹,“我們正積極推進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與環球主題公園對接,吸引環球度假區相關劇目演出、綵排、舞美設計製作等功能向演藝小鎮延伸,為環球度假區業務開展提供後備演藝空間。”

  生産車間變身演藝車間

  與新建的大劇院臺湖舞美中心不同,臺湖鎮有不少演藝空間是由過去的老廠房改造而來,其轉机型較早的是雙益發文創園。20年前,雙益發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廣瑞看中了臺湖的位置,把車間設在這裡,主要生産加工肉製品。剛開始,公司生意很紅火,5萬多平方米的廠房從早忙到晚。

  2016年,通州區疏解一般製造業,劉廣瑞的企業就在疏解名單中。眼看賺錢的買賣做不下去,劉廣瑞望著辦公室窗外的蕭太后河陷入沉思,“剛來的時候這裡水清魚游,我是看著這條河一天天暗淡下去的,説實話心裏不是滋味兒,不能富了自己卻把好環境搭進去。”

  劉廣瑞開始轉型,按照臺湖鎮打造“演藝小鎮”的定位,他主動拆除生産設備,把生産廠區轉型為文創園區,經過改造,過去大型冷庫、流水線加工車間變成了現在6號樓的1500平方米排練廳及劇場、3號樓演藝中心、5號樓文創中心。大運河皮影藝術館、北京心靈之聲殘疾人藝術團、陳敏正工作室等悉數入駐。

  “得益於我們轉型較早,現在進駐園區的企業已經可以組成完整的演藝影視製作生態,從演出團體、演出場地、舞美製作、化粧道具到人才孵化、內容創作、後期製作全覆蓋。”劉廣瑞説,“轉型雖然需要經歷陣痛,但事實證明,這條路我們走對了。”

  與雙益發相似,位於張臺路上的臺湖演藝車間由過去的養魚車間改造而來。“2019年,園區根據臺湖演藝小鎮‘生態小鎮、演藝臺湖’定位,對原有的養魚廠進行了改造,並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將生態和演藝相結合,創立了臺湖演藝車間。”臺湖演藝車間運營負責人朱梅介紹,演藝車間分為表演舞臺、慶禮堂、演齣劇場、排練廳、咖啡廳、魚道餐廳、藝術工作室等多種功能區域,可以滿足演藝團體及文化活動等各類需求。

  打造文化魅力新名片

  當前,城市副中心正着力構建“北有宋莊原創藝術、南有臺湖演藝小鎮、東有張家灣與城市綠心、中有北京環球度假區”的“大文旅”産業發展格局。臺湖演藝小鎮聚焦演藝功能,發展以演藝、文創及配套服務為主的特而精産業,打造展示城市副中心文化魅力的新名片。

  如今,一批新工程項目在臺湖鎮啟動,如改造後的臺湖圖書城項目,將建設以演藝特色會展、戲劇産業孵化、沉浸式主題娛樂、演藝科技賦能為主的産業佈局,匯集演藝核心IP,並承載演藝會展、沉浸式主題娛樂等功能。該項目已與中央戲劇學院、北京交響樂團等11家單位形成戰略合作。

  臺湖鎮黨委書記古劍介紹,臺湖鎮接下來將從科技賦能與商業模式角度探索演藝産業發展,積極引進頭部企業,孵化一批優質項目和高成長企業。同時完善産業鏈條,強化與環球主題公園聯動發展,培育創意創作、展演交流、精品酒店、高端民宿等産業。(孫雲柯)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