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圖書館啟動外幕墻安裝 森林書苑2022年底落成

日期:2021-09-21 11:48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北京城市副中心圖書館啟動外幕墻安裝,森林書苑明年底落成

  9月21日上午10時18分,由北投集團全過程代建的城市副中心圖書館幕墻工程首根鋼立柱正式開吊,標誌着圖書館項目正式進入幕墻施工階段。預計外幕墻將於2021年年底安裝完成,屆時,一枚方正、赤色的文化印章將鑲嵌在大運河畔的森林之中。

  城市副中心圖書館的建築外立面,是由276塊超大玻璃包裹,高透明度和開放性允許充足的日光進入,同時模糊了邊界感,仿佛被大自然所包圍,營造出“森林書苑”的觀感。在這其中扮演關鍵角色的,是由超高玻璃組成的玻璃幕墻。

  中鐵建工集團城市副中心圖書館項目技術部骨幹錢龍介紹,此次吊裝施工工序主要通過鋼立柱牛腿焊接、鋼立柱槽鋼轉接件栓接,鋼立柱轉運至起吊點後,通過25噸吊車進行吊裝,然後進行調整、點焊、復測、固定、驗收等流程完成鋼立柱施工。圖書館工程共需158根鋼立柱,其中西立面11.6米鋼立柱75根,單根重量約800公斤;南立面山體幕墻鋼立柱最高10.7米,單根重量約1.3噸;大玻璃系統楔形立柱最高5.4米,單根重約1.5噸。

  “可以説,鋼立柱作為大玻璃系統的骨架,其施工品質將直接影響到大玻璃幕墻的安裝。為此,項目部全體建設者與中建深圳裝飾有限公司技術員們通過前期策劃評審、方案編制、施工推演等環節,劃分施工區域、明確施工工藝、匹配施工資源,保證項目高品質如期完成。”錢龍説。

  城市副中心圖書館項目使用的超高玻璃幕墻無論從外形還是受力體系都屬於國內首創,在國際上也並無先例。錢龍表示,圖書館幕墻的無龍骨設計是工程的一大亮點,幕墻板塊互相支撐,承受水準荷載,其中最大一塊超大玻璃高15.05米、寬2.5米、重達11.5噸。而且由於大玻璃間夾角不同,板塊角度在70度至130度間變化,外型酷似“瓦楞紙”結構,導致80%的大玻璃每塊均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換性。此外,每塊大玻璃厚度達13.3釐米,由7層玻璃粘合而成,每層中間還要加入膠片,從而提升整塊大玻璃的強度。

  圖書館工程在四個立面的全玻璃幕墻底部還設計了陶板幕墻系統,其中東西立面為11.7米高陶板幕墻系統加8.5米玻璃幕墻,南北立面以大玻璃為主,山體陶板幕墻拾級而下。陶板幕墻系統採用開放式接縫設計,陶板與龍骨之間設置厚鋁板作為防水密封材料,後附保溫岩棉,可以利用陶板物理及力學性能實現幕墻自清潔及減輕幕墻自重的功能。

  由於存在諸多技術難點,施工方前期在完成首批4塊超大玻璃吊裝後,並沒有立即安裝其餘超大玻璃,而是開展了1比1原位四性試驗,包括“風壓變形性能測試”“雨水滲透性能測試”“空氣滲透性能測試”“平面變形性能”四項試驗,用來驗證設計的可靠性,及施工單位的施工品質。

  “我們在首批安裝的4塊超大玻璃基礎上,搭建了室內側靜壓箱進行密閉試驗,每項試驗歷時一週,最終全部順利通過驗收,這也為我們後續安裝增加了信心。接下來我們將按照設計要求,繼續吊裝其餘272塊超大玻璃,預計將於年底前完成。”北投集團三大建築項目部副總經理沙鋼介紹説。

  效果圖顯示,圖書館幕墻建成後,內部將呈現“山谷門廳”的景致。在南北大門之間,有一條蜿蜒的主通道,兩側的區域形似山坡上的梯田,每一層都可供市民閱讀休閒,讓讀者仿佛置身於森林環抱的山谷之中。圖書館外是城市綠心森林公園,超大玻璃幕墻的存在,能夠讓讀者置身圖書館任意公共區域,都能看到外面的森林景致,享受“臨山間、於樹下”的閱讀體驗。

  城市副中心圖書館是坐落於六環公園邊的“森林書苑”,設有古籍文獻館、非物質文化遺産館、開架閱覽區、智慧書庫、報告廳等功能分區,日接待量約為5000至8000人次,計劃於2022年12月底竣工驗收。該項目建築面積約7.5萬平方米,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建築高度22.3米,為現代大型省級公共圖書館。其核心功能將由傳統的藏閱功能向藏借閱一體化、多媒體體驗、素質培訓等功能拓展。未來將與首都圖書館形成功能互補,成為立足城市副中心、輻射京津冀的實體智庫和現代化的複合型圖書館。(孫雲柯 甘南)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