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中心大運河沿線景觀設計徵集選定3家設計團隊

日期:2020-07-26 11:58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副中心大運河沿線景觀設計徵集新進展:選定3家設計團隊

  北京城市副中心大運河沿線景觀風貌設計方案徵集活動有了新進展。從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獲悉,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和荷蘭MVRDV事務所聯合體,以及法國岱禾和天津大學城市規劃設計院、天津大學建築設計院聯合體等3家設計團隊,從57家應徵團隊中脫穎而出,將參與大運河沿線景觀風貌設計,為講好大運河故事、擦亮大運河金名片群策群力。

  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的大運河,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三部分構成,全長近3200公里,開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中國古代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世界上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人工運河,承載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文明。自古以來,大運河北端的“京門”通州萬舟駢集、漕運繁忙,數不勝數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經此源源北上。

  隨着北京城市副中心這座“千年之城”的崛起,大運河文化帶的保護建設也提升為國家戰略。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復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6年-2035年)》要求,為“突出‘一帶、一軸’統領城市空間格局的骨架作用,做好大運河沿岸公共空間和公共環境營造。”

  2020年6月,“北京城市副中心大運河沿線景觀風貌設計方案徵集”活動啟動,對溫榆河和大運河副中心範圍內長約17公里,包含部分兩岸建築、綠地、橋梁及公共空間等面積約11.66平方公里進行整體設計和景觀提升,面向全球公開徵集設計團隊。公告發出後10天,就有來自中國、英國、德國、法國、丹麥等國家的34個應徵申請人、57家設計團隊應徵申請。

  經過資審委員會全面審慎考量和深入比選,3家團隊脫穎而出,分別是: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和荷蘭MVRDV事務所組成的聯合體;法國TER岱禾設計事務所和天津大學城市規劃設計院、天津大學建築設計院聯合體。

  據了解,此次大運河沿線景觀方案徵集活動以高起點謀劃,高品質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把大運河“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的要求,把大運河建設為一條璀璨文化帶、一條綠色生態帶、一條特色旅游帶。

  據悉,設計要求提出,入選單位應對大運河沿線景觀風貌設計、大運河沿線橋梁景觀設計、重點地區景觀設計三大方面內容開展方案設計,其中重點區域是北運河運河廣場段、副中心站段、運潮減河段及上營段。

  在如何傳承大運河歷史文化資源上,設計要求特別提出,要滿足文物保護要求和已批復建控地帶的管理要求,重點保護研究範圍內燃燈塔、紫清宮、石像生群、大成殿、通永屬遺存等文物古跡,並結合遊船線路及展示場所,加強對文化遺産的展示,突出大運河主題,因地制宜、科學再現石壩碼頭、土壩碼頭等沿線古碼頭。沿線橋梁景觀設計方面,應重點深化運河奧體公園慢行橋、城市綠心慢行橋、大運河森林公園(甘棠閘)慢行橋三座近期可建設橋梁景觀設計方案,為下一步建設實施提供充足依據。

  副中心管委會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副主任鄭皓表示,要想講好大運河的故事,必須深刻認識大運河對城市副中心建設的重要意義,認識到水資源是大運河的本色,在運河兩岸營造充滿現代活力、再現歷史記憶的濱水公共空間,打造彰顯中華文化特色的市民活力中心,塑造高品質的公共空間環境,着力打造城市副中心極具特色的藍綠交織共用開放空間,擦亮城市副中心的文旅金名片。

  “大運河是城市副中心的‘母親河’,我對這片土地有深厚的感情。”北京城市規劃設計院副院長杜立群談到,做好大運河沿線景觀風貌設計的文章,應該關注三個方面:一是要研究好大運河與城市副中心的關係、大運河與北京城的關係;二是要體現出城市副中心“水城共融、藍綠交織、文化傳承”的城市特色;三是要成為構建城市副中心功能區的重要紐帶。(趙瑩瑩)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